近日,一篇《長期熬夜玩手機導致矮小癥10歲女孩身高不到1米2》①的報道在社交網絡流傳。報道稱武漢一位10歲的小女孩,因為身材和同齡人相比較小,去醫(yī)院檢查后發(fā)現患了矮小癥,醫(yī)生給出的病因是“長期熬夜玩手機”。對此,有網友表示,再也不敢熬夜玩手機了。也有網友質疑,自己小時候睡眠也不足,后來還是長得很高。熬夜玩手機真的長不高嗎?較真為你查證。
什么是矮小癥?按照醫(yī)學解釋,矮小癥指的是在相同情況下,兒童的身高比正常的同種族、同年齡、同性別人群的身高均值低2個以上標準差或者處于第3百分位(相當于比97%的人矮)以下。一般情況下,矮小癥的確定是通過測量骨齡來進行的,骨齡就是比較青少年兒童的骨骼發(fā)育水平與骨發(fā)育標準而計算出來的發(fā)育年齡,它可以反映出骨的成熟程度,在外觀上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兒童的身高。②
很多原因導致兒童患有矮小癥,例如生長激素異常、特發(fā)性矮小、體質性青春期延遲、甲狀腺功能減低以及染色體等疾病。根據國內外的研究,生長激素的缺乏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生長激素是由腦垂體分泌的一種肽類激素,它主要作用于肝臟,然后產生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該因子對人體的很多組織都有刺激生長的效果,最主要的還是促進骨骼生長③。如果生長激素缺乏,對青少年兒童來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變成“小蘿卜頭”。
在最近的一篇研究論文中,南京醫(yī)科大學的醫(yī)生對2132名來自他們下屬兒童醫(yī)院的矮小癥患兒進行分析,發(fā)現由生長激素缺乏所導致的矮小癥患兒比例達到51.78%,其中完全性缺乏占15.20%,部分性缺乏占36.59%。④
回頭看這篇報道,醫(yī)生先測算骨齡,發(fā)現小女孩的骨齡落后同齡人兩年,因而確診患有矮小癥,在排除染色體等其他異常后,認為矮小癥很可能是由生長激素部分缺乏所致。這是一個很正常的診斷。
那生長激素部分缺乏,與熬夜玩手機的關系又是什么呢?
導致生長激素分泌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就是腦垂體先天發(fā)育不足,無法產生身體正常生長所需的生長激素。除此之外,長期睡眠不足也會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早在1968年,相關研究就已經證明,雖然生長激素24小時都在分泌,但在人的睡眠狀態(tài)和清醒狀態(tài)卻不一樣。生長激素以脈沖的形式進行分泌,研究發(fā)現,它分泌的極值(最大量)出現在人入睡的一小時后,分泌量在13至72ng/ml之間⑤。另外,還有研究發(fā)現人體50%的生長激素都是在人深度睡眠的時候進行的⑥。如果一個人在正常應該睡覺的時候熬了一整夜,幾乎看不到生長激素比較大的釋放。
從這個角度來看,對于快速長身體的兒童來說,如果睡眠不足,直接會導致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從而影響到自身骨骼的發(fā)育。不過,這樣的推論存在一個前提,那就是“經常熬夜不睡”,因為一兩天睡眠不足雖然也會造成激素分泌不足,但只要作息變得規(guī)律,激素水平很快就會調整過來。只有經常熬夜,缺乏睡眠的兒童才會真正感覺到生長激素的不足帶來的影響。⑦
所以醫(yī)生根據小女孩長期熬夜玩手機的經歷來判斷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最終導致矮小癥,是有依據的。
除了熬夜不睡外,睡眠質量也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存在呼吸障礙的人由于在睡眠過程中會感到不適,所以會自動轉化為淺睡眠,結果使得深度睡眠變得更加碎片化,最后生長激素的分泌也會大打折扣。⑧
長期慢性的睡眠不足不僅會導致兒童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影響個頭的生長,而且也會使其他激素的分泌發(fā)生紊亂,身體機能出現變化。這些其他激素包括調節(jié)饑餓和食欲的胰島素以及皮質醇。青少年兒童如果長時間沒有充足的就會出現不正常胰島素水平,最后導致糖尿病以及體重控制的問題。最近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和有充足睡眠的兒童相比,睡眠不足的兒童有更大的風險變得肥胖。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外,性早熟也會引發(fā)矮小癥。同樣發(fā)生在湖北,另外一個小女孩因為從小身高正常,近兩年卻停止生長,到醫(yī)院檢查后發(fā)現自己得了矮小癥,而罪魁禍首竟然是化妝品。原來,小女孩在媽媽的影響下,很早就開始使用化妝品,但是由于這些化妝品含有激素,長期接觸后會導致性早熟。醫(yī)生檢測骨齡發(fā)現,13歲的小女孩骨齡已經在16歲,“骨骺已接近閉合,幾乎沒有再長高的機會!雹
“熬夜玩手機長不高”是一個很有可能發(fā)生的事實,問題不在手機,而是在熬夜——睡眠長期不足會導致生長激素缺乏,最后影響身體骨骼的發(fā)育。然而考慮到手機越來越成為兒童熬夜的原因,家長對于兒童手機確實應該更加重視了。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