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到來,氣候由熱轉涼,空氣中水分減少,與炎夏相比人體主動補充水分明顯不足,于是產生了由干燥引起的一系列生理變化,人們常稱為“ 秋燥”。秋燥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口渴咽干、音啞干咳、皮膚枯燥等癥狀。如果秋燥傷及胃腸,則會有心熱煩渴、不思飲食、大便干結等現(xiàn)象。如果人們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對氣候變化適應能力較差,機體抵抗力下降就容易發(fā)生感冒或誘發(fā)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冠心病及心腦血管等疾病。所以秋季養(yǎng)生原則是以預防秋燥為關鍵。
1、調和情志 遠離悲秋
3721健康知識網www.jk3721.com生活健康小幫手
進入秋天之后,從“天人相應”來看,肺屬金,與秋氣相應,肺主氣司呼吸,在志為憂。肺氣虛者對秋天氣候的變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風冷雨,花木凋零,萬物蕭條的深秋景況,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涼、垂暮之感,易產生抑郁情緒。因此,秋季注重調攝精神為養(yǎng)生之要務!端貑枺克臍庹{神大論》說:“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yǎng)收之道也。”對中老年人來說,應養(yǎng)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樂觀開朗,寬容豁達,淡泊寧靜的性格,收神斂氣,保持內心寧靜,可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精神的影響,方可適應秋季容平的特征。 3721健康網(http://www.jk3721.com)
2、秋凍有節(jié) 和用強身
3721健康網(http://www.jk3721.com)
我國自古以來流傳的“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的諺語,符合秋天“薄衣御寒”的養(yǎng)生之道。但對“秋凍”要有正確的理解,科學領悟其中真髓。自“立秋”節(jié)氣以后,氣溫日趨下降,晝夜溫差逐漸增大,寒露過后,北方冷空氣會不斷入侵,出現(xiàn)“一場秋雨一場寒”。從防病保健的角度出發(fā),循序漸進地練習“秋凍”,加強御寒鍛煉,可增強心肺功能,提高機體適應自然氣候變化的抗寒能力,有利于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發(fā)生。如果到了深秋時節(jié),遇天氣驟變,氣溫明顯下降,陰雨霏霏,仍是薄衣單褲,極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引發(fā)感冒等病,特別是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慢阻肺、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病的中老年人,若不注意天氣變化,防寒保暖,一旦受涼感冒,極易導致舊病復發(fā)。因此,要順應秋天的氣候變化,適時地增減衣服,做到“秋凍”有節(jié),與氣候變化相和諧,方為明智之舉。
www.jk3721.com
這些老人不宜秋凍:
。1)、患有腦血管疾病的老人受寒冷刺激后,交感神經興奮,全身毛細血管收縮,血液循環(huán)外周阻力增大,血壓升高,易引發(fā)中風。
www.jk3721.com
。2)、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受寒冷刺激后,會使原本就有病變的心臟缺血、缺氧更加嚴重,從而導致心肌梗塞的發(fā)生。
。3)、患有風濕性關節(jié)炎或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老人,在秋季易感受風寒濕邪,常會出現(xiàn)腿部脹痛、沉重感,或伴有腫脹、行走不便等癥狀。 生活小竅門
(4)、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受到秋涼刺激后,常并發(fā)血管神經病變,表現(xiàn)為手足麻木、疼痛等,嚴重者可表現(xiàn)為壞疽。
3721健康知識網www.jk3721.com生活健康小幫手
3、飲食調和 潤肺防燥
秋季由于雨水漸少,空氣中的濕度小,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氣候。秋季又是肺金當令之時,稍有疏忽,易被秋燥耗傷津液,引發(fā)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熱咳嗽等證。因此,秋日宜吃清熱生津、養(yǎng)陰潤肺的食物。如泥鰍、鰣魚、白鴨肉、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鮮山藥、白木耳、廣柑、白果、梨、紅棗、蓮子、甘蔗等清補柔潤之品,可起到滋陰潤肺養(yǎng)血的作用。對中老年胃弱的人,早餐宜食粥,有利于和中益胃生津。如百合紅棗糯米粥滋陰養(yǎng)胃,百合蓮子粥潤肺益腎,百合杏仁粥祛痰止咳,鮮生地汁粥涼血潤燥,扁豆粥健脾和中,生姜粥御寒止嘔,胡桃粥潤肌防燥,松仁粥潤肺益腸,菊花粥明目養(yǎng)神,茶粥化痰消食,燕窩粥養(yǎng)肺止嗽,山藥粥健脾固腸,甘菊枸杞粥滋補肝腎……各人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不同的粥食用,方可使臟腑陰陽氣血和諧,達到滋補身體之目的。 www.jk3721.com普及健康知識
4、健身鍛煉 動靜和諧
www.jk3721.com
金秋時節(jié),天高氣爽,是全民開展各種健身運動的好時期。面對諸多的鍛煉項目,應因人而異來選擇,如老年人可散步、慢跑,練五禽戲,打太極拳,做健身操、八段錦,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爬山、洗冷水浴、游泳等;在進行“動功”鍛煉的同時,可配合“靜功”,如六字訣默念呼氣練功法、內氣功、意守功等,動靜結合,動則強身,靜則養(yǎng)神,可達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5、注重預防 和而安康
秋天是腸道傳染病、瘧疾、乙腦等病的多發(fā)季節(jié),也常引起許多舊病,如胃病、老慢支、哮喘等病的復發(fā);加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在晚秋季節(jié)若疏忽防范,則會加重病情,甚至發(fā)生高血壓危象、急性心肌梗死、腦卒中而禍及生命。因此,人人都要樹立預防為主的思想。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人進行干預治療,將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控制在理想范圍,保持和諧平衡,可有效地防止并發(fā)癥,提高生活質量,安度金秋。 3721健康網www.jk3721.com
預防秋涼防秋燥吃什么? http://www.jk3721.com
秋季最適宜的粥是玉米面紅薯粥。玉米面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yǎng)物質,紅薯有祛病延年功效。 3721健康知識網www.jk3721.com生活健康小幫手
具體做法是:將玉米面100克,先用涼水調成糊狀,待水燒開后放入,然后將切成碎塊的紅薯一并放入,輕輕攪動以防止玉米面粘在鍋底。熬粥時要用文火,中間可點幾次冷水,玉米面紅薯粥以不稀不稠為好。
另外,專家還推薦了幾款粥,大家不妨試著做來嘗嘗: http://www.jk3721.com
山芋粥:山芋與粳米同煮,常食可防高血壓、動脈硬化、過度肥胖等癥。 www.jk3721.com普及健康知識
芝麻粥:搗碎芝麻與大米同煮,可治眩暈、記憶力衰退、須發(fā)早白等。
蓮米粥:將蓮米發(fā)漲后,在水中用刷子將表皮擦去,抽出蓮心放清水煮爛,再與粳米同煮食用。此粥具有健脾止瀉、益腎固澀、養(yǎng)心安神之功,適用于脾虛食少,腹虛帶下、遺精尿頻、心煩失眠、健忘多夢。 健康飲食
紅棗糯米粥:山藥、苡仁、荸薺、大棗、糯米同煮,放入適量白糖,有健脾胃、益氣血、利濕止瀉、生津止渴之功效。適用于病后體弱及貧血、營養(yǎng)不良、食欲不振、慢性腸炎等患者食用。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