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9,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日韩免费,国产在线 永久免费,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网爆门事件

<ol id="3acob"><nobr id="3acob"><kbd id="3acob"></kbd></nobr></ol>

  • 
    
    <sup id="3acob"></sup>

  • <sup id="3acob"></sup>
  • 首頁 > 文化 > 人文天地 > 正文

    匈牙利作家貝拉:如果生活是殘酷的,文學一定也是殘酷的

    文章來源:騰訊文化
    字體:
    發(fā)布時間:2016-08-31 08:59:33

    [摘要]“我讀過莫言的《生死疲勞》,其中也有一些很殘酷的情節(jié)。我很喜歡它!

    采訪:陳默 校對整理:崔瑩

    匈牙利作家貝拉:如果生活是殘酷的,文學一定也是殘酷的

    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現場的馬利亞什·貝拉

    8月24日,第23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開幕。今年的主賓國,是中東歐16國。匈牙利作家馬利亞什·貝拉也受邀來到了中國。而他的小說《垃圾日》,是匈牙利作家今年在中國出版的唯一一本新書。

    《垃圾日》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重口味小說。用匈牙利評論家的話來說,這是一部恐怖百科。翻譯家余澤民曾在布達佩斯的一家書店無意中看到了這書。剛翻了三四頁,他就感到“呼吸停止,脊背竄涼,渾身的汗毛都乍了起來”。后來,他把這本書推薦給了“藍色東歐”叢書主編高興和叢書策劃朱燕玲。高興把它比作小說版的《惡之花》。2016年6月,它在中國問世。

    這部小說究竟寫了什么?

    它用極其殘酷的白描筆調,描繪了蘇聯解體后的東歐變革時期,匈牙利一棟舊公寓樓中的眾生百態(tài):公寓的住客里,有常洗劫其他人家的小侏儒,有靠吃人肉活命的老太太,有患精神分裂癥的美麗少女,有藏在密室中的前革命者,有堅信戰(zhàn)爭馬上就要爆發(fā)的老阿姨,有偽造證件的騙子,有暴露狂與異裝癖,有在絕望中悄無聲息死去的大嬸……

    住在這棟樓里的居民,基本都是社會上的弱者。但弱者中的強者,還會欺辱比自己更加弱小的人。他們的性格都有歇斯底里的一面,瘋狂地想逃離現實,最后發(fā)現逃無可逃,只能墜入虛無。在這本書的結尾,小侏儒和幾個男性強暴了患精神分裂癥的少女,導致其自盡。因為一個意外,大樓被燒毀,所有公寓住戶都搬到了惡臭彌漫的地下室,繼續(xù)麻木地活著。

    “變革時期,大多數人淪為失敗者。這本書關注的就是那些變革中的失敗者!50歲的馬利亞什·貝拉說。

    這本書實際上也是他一段艱難生活的總結:他出生在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爆發(fā)內戰(zhàn)后,他逃到了匈牙利,在布達佩斯一棟搖搖欲墜的公寓樓里住了很多年。

    匈牙利作家貝拉:如果生活是殘酷的,文學一定也是殘酷的

    《垃圾日》公寓原型

    因為這段經歷,他對社會底層的生活有了深入的觀察。他說,《垃圾日》中的每個人物,在現實中幾乎都有一個對應的原型:書中吃人肉的老太太,在現實中并不吃人肉,但吃能找到的一切可以入口的食物。被強暴的美麗少女,原型是他的小姨子。

    而他之所以把這本書命名為“垃圾日”,是因為在匈牙利有個習俗:每年,政府都會指定一天,讓當地居民把所有沒用的東西從家里找出來扔掉。作家說,這本書,就是他的垃圾日。他從他的心靈深處把這些人物翻出來,“把他們的欲望、恐懼、美麗與瘋癲、愛情與暴力等扔到天光之下”,請讀者自己挑揀。

    馬利亞什·貝拉還寫過一本有趣的書——《死人的日記》。在這本書里,天堂是一個巨大的超市,每個上了天堂的人都在里面打工。故事的主人公想方設法上了天堂,最后不堪忍受天堂的生活,又逃回了人間。作家再度以殘酷的筆觸講述了這樣一個悲。喝松鷽]有彼岸,人無可逃遁。

    為什么要這樣寫呢?在廣州的一次交流會上,他說,人們一般都在逃避生活的問題,但是,必須睜開眼面對苦難和黑暗,才有可能戰(zhàn)勝它們。

    8月24日,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現場,騰訊文化對馬利亞什·貝拉進行了專訪。以下為對話內容。

    弱者會欺負更弱的人

    匈牙利作家貝拉:如果生活是殘酷的,文學一定也是殘酷的

    《垃圾日》

    騰訊文化:在俄羅斯文學作品中,窮人通常比較善良。但在你的作品中不是這樣,窮人也很殘忍。這是為什么?

    馬利亞什·貝拉:窮人也分很多等級,分不同社區(qū)。鄉(xiāng)下的社區(qū)力量更強大,人們會互相幫助。但是我寫的是大城市里的住戶:人們變得孤獨,失去和周圍人的聯系。因為生活標準在降低,他們都變得不可理喻。他們的社會是破碎的,預示著某種終結。

    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非常殘酷,而我們就生活在其中——不僅在匈牙利,在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都是如此,即使在一些富裕的、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的社會。這本書講述的,就是那些藏在背后的情景。

    騰訊文化:這本書分很多短篇故事,描寫了很多公寓住戶。他們的出現順序有什么規(guī)律嗎?

    馬利亞什·貝拉:表面看是隨機的,但實際上不是。住在高層的人擁有更多的陽光——這通常是好事,但有時也讓他們發(fā)瘋。住在底層的人陽光相對少一些,過得更壓抑、更小心翼翼。但這些人都相互聯系著。

    騰訊文化:你說書中的人物有70%的真實成分,有30%的象征成分,讓我們談談其中的幾個典型人物吧。女孩卡塔是公寓里最美麗的人,也是最脆弱、被傷害得最深的人。她的原型據說是你的一個親戚?

    馬利亞什·貝拉:是的。現實中,她是翻譯,很年輕,有點藝術天賦。但她很不幸,得了精神分裂癥,逐漸失去自我。經過幾個月的治療,她才恢復正常。她的女兒也遭遇了不幸。

    騰訊文化:書中的侏儒呢?他是公寓的統治者,到處掠奪,后來強奸了卡塔。

    馬利亞什·貝拉:他也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人。他像一個小土匪,充滿攻擊性,曾被捕入獄。他象征的是那些看上去弱小,實際上強悍的人物——當然,他們只會欺負那些更弱小的人。

    書中的人物關系,大都和權力相關:人們選出有權力的人,失去常態(tài)的生活。他們或者向左走,或者向右走,或者變瘋。

    騰訊文化:老太太艾米呢?因為饑餓,她不得不吃醫(yī)院丟棄的人肉。

    馬利亞什·貝拉:在現實生活中,這個老太太并不吃人肉,但她吃能找到的幾乎所有能吃的東西——在匈牙利,老人的退休金很低,可能連房租都不夠,窮人不得不自找活路。這也是一種象征手法。

    而她實際上并沒有錯——她工作了一輩子,但依然沒有錢。最后,她表示,她沒有其他選擇。這個情節(jié)令人感到哭笑不得。

    騰訊文化:寫這本書時,你是否受到一些作家的影響?

    馬利亞什·貝拉:可以說,不是直接影響,而是間接影響。我喜歡俄羅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創(chuàng)作了很多精美的心理故事,它們表現力強,在某種程度上也很直接簡單。我也喜歡美國作家查理·布考斯基,他的作品尖銳有趣,充滿情欲,像在鞭笞現實生活。

    傳統文學圈而言,這本書太重口味了

    匈牙利作家貝拉:如果生活是殘酷的,文學一定也是殘酷的

    《垃圾日》公寓原型

    騰訊文化:《垃圾日》中,你把個體私密的性暴露在公共場合,為什么?

    馬利亞什·貝拉:這里的性、謀殺和激情,都是靈魂的“發(fā)動機”。我們有想要得到的東西,有自己的夢想,想成功,想統治別人,想占有某人……這些都需要通過性或傷害別人來獲得。這也是為何在書中,這些行為都非常直截了當,都在公共場合發(fā)生的原因。某種程度上,這也說明了這些行為的殘忍。

    現實中也是如此。這不是娛樂,而是悲劇。

    騰訊文化:匈牙利作家凱萊斯圖利·蒂伯爾把《垃圾日》看作“社會恐怖小說”的開山之作,對此你同意嗎?

    馬利亞什·貝拉:這個名字很有趣,但并不完整。它是社會小說沒錯,因為講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植?也算吧,小說中有很多悲劇因素。但小說中也有有趣的、令人發(fā)笑的因素,有同情和愛的因素。

    “社會恐怖小說”這種說法太刺激,我覺得用“社會抗議小說”更準確。

    騰訊文化:說到書中令人發(fā)笑的因素,你怎么看待黑色幽默的作用?

    馬利亞什·貝拉:在歐洲,我們曾經被其他國家(土耳其、俄羅斯等)統治了一百多年。人開心時會笑,悲傷時就表露悲傷,但在東歐,我們不能有這樣的邏輯。

    現實生活通常都令人難過,但你可以悲中找樂。黑色幽默實際上是幫助人們求生的一種最基本的哲學態(tài)度。假如不懂黑色幽默,你會發(fā)瘋的。但如果知道局勢就是這樣,無法掌控,你至少可以哈哈一笑,感覺會好些。

    騰訊文化:你怎么看待悲劇因素在文學中的作用?

    馬利亞什·貝拉:我認為文學有多種功能,一是娛樂,一是陳述現實。那些令人感到很舒服的文學作品,實際上是以“娛樂”為目的的,并不談論問題。但我認為,悲劇也是我們生活中真實的一部分——當經歷悲劇、處于困境時,我們將會體驗到更豐富的人性,變得更深刻,對生活和自己有更多的了解。若能克服這些困難,我們就會比常人更強大。

    文學圈現在流行“娛樂”,而我寫的是很純粹的人生。我的書像照片,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它不適合在海邊度假時讀,也不適合那些孤獨哭泣的小女孩——她們更適合聽貓王的歌。書中有很多來自匈牙利的瘋狂人物,而他們在世界各個角落都存在。如果只是瀏覽,有些讀者可能感到不適,但如果多看一會兒,他們就會理解這些人,理解這本書。

    騰訊文化:這本書出版后,不同的讀者是否對它有不同的反應?

    馬利亞什·貝拉:是的。年輕人對它很感興趣,他們更能接受這類非正常但真實的、帶些反抗語調的文學作品。他們在廣播中朗誦其中的片段,將它排成話劇。

    傳統文學圈的人反應并不強烈。對他們而言,這本書太重口味,太奇怪了。匈牙利的大多數文學作品主要關注20世紀的問題,比如二戰(zhàn)和共產主義時期的生活,與現實沒有直接關系。習慣了這類作品的人,大概不會對我的作品滿意。

    我的作品和歷史的關系不大,和社會的關系更大,和人們內心的關系更大。它們更像是匈牙利城市居民的靈魂寫照。

    喜歡莫言的《生死疲勞》

    匈牙利作家貝拉:假如生活是殘酷的,文學一定也是殘酷的

    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現場的馬利亞什·貝拉

    騰訊文化:距你完成這本書已經有13年了。《垃圾日》中的人物原型還繼續(xù)住在這棟公寓中嗎?

    馬利亞什·貝拉:這個樓依舊存在,只是維修了一下。13年是很長的一段時間,有的人去世了,有的人搬走了。但不要忘記,公寓總會有新的租戶入住。在今天,一些人已經變化了,因為社會在變化,人們會更包容、更文明。但是主要的問題依然存在:國家權力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去幫助那些弱小的、被剝削的人?

    騰訊文化:《垃圾日》是你“三部曲”中的一部。在三部曲的另一部——《死人的日記》中,天堂是一個超市,這非常有趣。你為何這樣設置?

    馬利亞什·貝拉:因為很多人都認為購物是地球上最美好的事啊。仿佛你可以從超市里獲得所有的東西,還有生命的意義和愛……但有些東西不是你能買到的。

    在天堂超市,你必須得工作,因為你是整個體系的奴隸。你可以在這個體系內獲得升職,最后的那個“英雄”就成為天堂超市的總監(jiān)。這本書是在告訴你,人間的生活并沒有那么糟。(注:主人公最后拼命逃離天堂,回到了人間。)

    騰訊文化:“三部曲”中的另一部《墓地的愛》,寫的又是怎樣的故事?

    馬利亞什·貝拉:這個故事也充滿黑色幽默:一個無家可歸的男子看到了一些巨大的、非常美麗的墓地,就搬進其中一個住下。白天他很努力地工作,和女孩子約會;晚上回去,墓地的墻打開了,出現了一些很有趣的死人。他們都穿著黑衣,和他談論信仰和神話傳說,告訴他如何獲得智慧。他希望從中找到通過光明的路。

    騰訊文化:他找到了嗎?

    馬利亞什·貝拉:是的。這個故事展現了我們生活中的粗俗和卑鄙,以及這些因素如何改變一個人:有些人越變越好,有些人越變越壞。男主角經歷了很多困境,但變得越來越好,最終找到了光明。

    騰訊文化:你讀過中國作家的作品嗎?

    馬利亞什·貝拉:我小時候最喜歡的一本書就和中國有關,那是一條巨龍的故事。十多歲時,我讀了《道德經》和一些與禪宗有關的書,非常喜歡。后來我開始讀其他和中國有關的書,比如詩歌、小說。我越來越感到中國文化的豐富和開放。

    我讀過莫言的《生死疲勞》,其中也有一些很殘酷的情節(jié)。我很喜歡它。我想,如果生活是殘酷的,文學一定也是殘酷的。在一定程度上,文學是寫實的,是探討真實問題的。

    在匈牙利出版的中國現當代文學書很少,我希望了解更多的中國文學作品。我知道有些譯者正把更多中文書譯成匈牙利語,也在把更多的匈牙利書譯成中文。我的另外兩本書也將被引進中國,希望中國讀者在未來一兩年內能看到。

    本文系騰訊文化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發(fā)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fā)表
    首頁推薦
    熱門圖片

    新聞熱點

    2016-07-19 13:02:28
    2016-07-23 09:38:13

    新聞爆料

    圖片精選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