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牛郎織女來說,這一對或在父權(quán)制操縱下的愛情玩偶,或相殺到不可開交的怨偶,他們的愛情和婚姻也實在太叫人大跌眼鏡了。愿天下有情人不要做成牛郎織女這樣的情人、夫妻。
牛郎織女故事現(xiàn)在更多被認為是美好愛情故事,尤其是一年相會一次,簡直達到愛的高潮。這個故事和農(nóng)歷七月七這一日結(jié)合有一個歷史過程。最開始的時候,鬼才知道他們什么時候相會呢。
七月七這一天成為與愛情有關(guān)的日子,或許是在和唐明皇的愛情悲劇扯上關(guān)系之后才強化的。白居易寫詩: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此詩與當時流行的陳鴻的傳奇故事《長恨歌傳》可謂交相輝映。后來元朝的曾樸將此演繹成《梧桐雨》一戲,并與《竇娥冤》等號稱“四大悲劇”。到清朝,洪升又將其改編成昆曲《長生殿》,傳唱大江南北。七月七的愛情悲劇日的特征更加深入人心。到今天,七月七更被命名為本土情人節(jié),且早已刨除了悲劇的主題,花和賓館成了當日最暢銷的商品。
牛郎織女相會的前提是彼此分離。這種分離必是苦情戲,才能使這一次相會如此轟轟烈烈,充滿愛的洪荒之力,人間的癡男怨女才能得到大感動。如果說,牛郎織女的故事是中國愛情故事最經(jīng)典的版本,那么這不過證明了古代中國式愛情的某種變態(tài)和可怕特性。李敖寫道:“在上下幾千年的中國歷史上,我們簡直找不到多少可以歌頌的愛情故事、不病態(tài)的愛情故事。盡管二十五史堂堂皇皇,圣賢豪杰、皇親國舅一大堆,可是見到的,很少正常的你儂我儂,而是大量反常的你殺我砍他下毒藥。”
一般人已經(jīng)不了解牛郎織女的故事了,而這也正是一個“你殺我砍他下毒藥”的故事。故事有兩個原版,一個是書上的記載,一個是民間的口傳。
書上記載的故事大致如此:織女住在天河之東,是天帝的女兒,天天織布,織成云錦天衣。天帝覺得她獨處可憐,便嫁給了天河之西的牛郎。嫁過去之后,也不知犯了什么邪乎,織女竟然不再織布。天帝惱怒,責令她回到河西,只準許他們一年見一次。(《荊楚歲時記》)
本來并沒有記載一年一會的時間,到后來這一時間節(jié)點才被安排在七月七,至于以訛傳訛,謊言說了一百遍就成了真理?纯催@一故事,一個絕對的權(quán)威像黑云、像幽靈一樣凌駕于這一婚姻之上。天帝乃父權(quán)家長制時代最厲害的家長,最要命的權(quán)威。他可以隨意決定將織女嫁給牛郎。誰知道到底是不是憐憫織女獨處孤寂?也許他還要平衡河東與河西的政治勢力,織女不過是又一個和親的犧牲品。誰知道織女到底愿意與否,婚后性生活是否和諧?誰又在乎牛郎是不是開心這樁婚姻,也許,牛郎愛的其實是河西的牛郎呢?織女到了河西輟織,也許是嫁牛隨牛,跟著牛郎牽牛放牛去了亦未可知。
所以,這書上記載的愛情,根本就是君主的一言堂,一言合就嫁閨女,一言不合又將潑出去的水收回。一年相會一次貌似是人性化的設計,但這正是最高明的懲罰——讓人絕望,但又不至于徹底絕望,每在絕望中看到一點微妙的希望,而能茍活下去。為了這一年一會,織女不會不好好表現(xiàn),努力工作。而若沒有這次相會,很可能覺得活著沒有什么希望,要么自絕于人民,要么奮起鬧革命。一年一會的設計,體現(xiàn)了中國最了不起同時也是最卑鄙無恥的所謂“權(quán)謀之術(shù)”。
民間的版本可并沒有這么簡略,故事性更為突出,簡直跌宕起伏:牛郎是家里的老小,哥哥嫂嫂欺負他、想要謀害他,老黃牛幫助他度過了一場又一場人生險惡,并且指導他得到一位美麗的妻子。老黃牛說,有三個女子會去某地洗澡,牛郎你去那地方看,將其中一位衣服偷過來,她便是你的妻子。牛郎照做。一般人看見妙齡女子在光天化日之下洗澡,自是飽眼福為上,直至于忘我之境。牛郎卻專心偷衣服,可見是能成大事的。偷了衣服的牛郎果然娶了嬌妻。幾年后育有一子(又說,還有一女)。但這妻子畢竟是拐賣來的,總是想著逃跑。牛郎做賊心虛,總是提防著她逃跑,遂將織女的天衣埋起來(有說是藏起來)。這一對夫妻少不得斗智斗勇,男人一再鐵石心腸,女人一再吳儂軟語。自古至今,和女人舌頭的交戰(zhàn),向來是男人鎩羽。牛郎最終給了織女天衣,那織女遂化作了天人飛到了天外,拋夫棄子,“碧海青天夜夜心”,但好歹又成了天仙。牛郎披上了愛情導師神牛皮前往天空去追織女,織女大怒,拔下簪子劃出來了一道天河,徹底切斷了與牛郎的所有聯(lián)系。
故事講到這里,一年一期一會的由頭還沒有出來。而且既已恩斷義絕到這種程度,還談什么七夕相會,讓那么多不知道是喜鵲還是烏鴉的鳥兒們?nèi)绱苏垓v前來搭橋,實在是不可能了。
古代勞動人民的感情是樸素的,他們怎能如此忍心?后來很多故事又端出來一位王母娘娘(其實中國傳統(tǒng)文本中,王母娘娘乃西方之神,和天帝或玉帝根本不是一家人,但民間敘述中,向來是這樣將神話人物一鍋亂燉的),民間基本統(tǒng)一口徑說其實是這位狠心的岳母拔下了頭上的簪子,劃出來那一條銀河,從此造成愛侶兩分,天人永隔。
自從引入了“狠心的岳母”這個角色之后,她的戲份便越來越多,起到的作用也越來越大,本來民間傳說是鴛鴦自己想要分開,主動尋求離婚,追求單身貴族生活;所謂愛情,不過是自求多福,兩個人各自有小九九,一個想要囚禁,一個想要掙脫。但王母娘娘一旦來了,就演繹出來一個“尋女記”和一個嫌貧愛富的故事。王母終于發(fā)動大力找到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牛郎織女,于是天兵天將前來助陣活生生拆了這一樁婚。織女痛哭,牛郎大驚。一年一會,也只是后來的恩賜。
“岳母”的名聲大概就是從這時候開始敗壞的吧。但你若叫王母為岳母,她就是惡女人,稱她為“織女媽”就變成了“慈母”。凡是狠心的岳母,可能都是一個過于慈愛的母親。
牛郎織女的故事,其最開始的版本,充滿了狡詐的味道,要挾的味道,霸王硬上弓的味道,整個故事滿是洪荒野蠻遺風,一個有權(quán)有勢的男人占有一個女人的方式是通過強蠻之力,而一個無權(quán)無勢的窮小子像牛郎這樣的,就要用計謀牢牢把握住愛的對象的致命把柄,從而實現(xiàn)扣留。老黃牛是中國詐術(shù)的代表人,它是牛郎的愛情導師,生前是,死后也是,其實,它本身可能只是牛郎的一個工具。
中國原本無所謂情人節(jié),待到2.14西方情人節(jié)傳入之后,農(nóng)歷七月七這一具有濃烈愛情味道的日子(盡管是悲劇式的),便漸漸演變成為中國情人節(jié),這不過是一種拙劣的模仿,不過也恰好滿足天下愛侶無處表情達意的心頭愿。愛情之中,怎么都好,越傻、越笨拙、越天真、越好。
其實選對了人,天天都是情人節(jié),愛的關(guān)系要等到情人節(jié)這一天強化、記憶和紀念,那已是情人之劫。
對于牛郎織女來說,這一對或在父權(quán)制操縱下的愛情玩偶,或相殺到不可開交的怨偶,他們的愛情和婚姻也實在太叫人大跌眼鏡了。愿天下有情人不要做成牛郎織女這樣的情人、夫妻。
(參考:鐘敬文《中國天鵝處女型故事》、施愛東《牛郎織女研究批評》;圖片來自網(wǎng)絡)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