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楊過一生奮斗的最大動力就是做給郭芙看,就是在救她老公的那一下。
騰訊文化 蘭達 整理
1995年版《射雕英雄傳》
2016香港書展的年度主題為“武俠文學”,金庸作品是其中的重要話題。7月22日,內(nèi)地知名金庸小說研究評論家陳墨來到香港書展現(xiàn)場,與香港資深影評人、作家鄭政恒對談金庸的武俠世界。他還帶來了自己的新書——香港三聯(lián)版《陳墨評說金庸》。
在書展現(xiàn)場,陳墨從武功、人物刻畫等方面,詳細講述了自己眼中金庸小說的獨特之處。講座實錄的第一部分請見《香港書展談金庸:金庸真正了不起的一點是什么》。以下為講座實錄的第二部分,部分內(nèi)容有刪節(jié):
黃蓉和郭靖是人間絕配
金庸更大的貢獻是對人物的理解。他在不斷地尋求變化。
我發(fā)現(xiàn)金庸小說有一個規(guī)律:后一部小說的主角跟前一部小說的主角(在性格上)基本上是相反的!稌鴦Χ鞒痄洝返年惣衣迨前酌鏁,《碧血劍》的主角就黑不溜秋。陳家洛學歷很高,內(nèi)心優(yōu)柔寡斷,袁承志學歷相對較低,但內(nèi)心要堅強得多,非常堅忍和有主見。袁承志還有秀氣的一面,在《飛狐外傳》中,那個胡斐就變得非常詼諧開朗,跟袁承志又不太一樣。
接下來,他就寫了一個郭靖,郭靖就真的很木訥。郭靖寫完了,下一個就是楊過。楊過跟郭靖幾乎各方面都是不一樣的。他聰明、自我、自以為是,缺點和優(yōu)點跟郭靖相反。然后下一個就是張無忌,張無忌跟楊過又是反的。楊過是處處聰明,而且顯出來聰明,但張無忌這個人內(nèi)秀,內(nèi)有靈性,英華內(nèi)斂,但從來不顯露。楊過是至情至性,實現(xiàn)自我,以自我為中心的發(fā)展路線,而張無忌從小學醫(yī),醫(yī)者仁心——我不知道他的醫(yī)術(shù)到底怎樣,但至少他學到了醫(yī)生的仁愛慈悲,這是張無忌的一個最突出的性格特點,是他人格的基礎。這跟楊過不一樣。
總而言之,金庸就一直不斷地變,不斷地變,最后寫到韋小寶這么一個非常好玩的主人公。在這一點上,金庸也跟其他武俠小說家有明確的分別。武俠小說是寫俠客俠義,總不過是為國為民,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或者是個人品質(zhì)很好,很容易就寫成一套模式。梁羽生先生也是一個非常杰出的小說家,非常有文采,文字功夫極好,但是他老先生小說的一個弱點,就是寫的主人公都很相似。古龍的小說主角其實也很相似,都像古龍本人,都是喝酒,然后任性瀟灑,但內(nèi)心又很孤苦,是大大小小各種古龍的投影。
金庸是調(diào)動一切的藝術(shù)手段來描寫他的主要人物,創(chuàng)造個性,有的是用武功,有的是用主角的女朋友——不同的女朋友配不同的男先生,包括黃蓉和郭靖這樣反差極大的性格,那是人間絕配。
我曾經(jīng)跟學生聊天,問郭靖黃蓉誰更聰明。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有的學生就說,會訓練、會自我創(chuàng)造的人才是真正聰明的人,靠著自己天賦,什么都不做的人并不是聰明人,所以郭靖比黃蓉聰明。因為郭靖是不斷訓練,不斷提升自己,不斷學習,不斷自我建構(gòu),成為天下武功絕頂高手。而黃蓉的武功就永遠都停留在大學畢業(yè)或者研究院低年級的水準。但另一方面黃蓉又比郭靖聰明。因為郭靖還在土頭土腦、老實巴交、說話都說不太清楚的時候,黃蓉就能夠讀出來郭靖的發(fā)展?jié)撡|(zhì),刻意培養(yǎng)他成自己的老公,這樣人還不聰明嗎?這是天下最聰明的一個女性。
去年我寫了一篇文章,叫《絕情谷風景研究》。專門研究絕情谷山水建筑的安排,有幾個發(fā)現(xiàn)。第一個,絕情谷那個村莊主體建筑群的所在地叫水仙莊,水仙莊前種了水仙花——“水仙”是“自戀”這個詞的詞根,所以水仙莊、水仙花指主人公公孫止的一個自戀情結(jié)。包括水仙莊底下的鱷魚潭和山洞,其實都是居住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的人物心理的投射。
厲鬼峰、斷腸崖這種非常極致的名字,其實也是一種隱喻。就像書中的另外一個場景——活死人墓。只有從活死人墓走出來,脫胎換骨以后才能夠懂得人間的真情愛戀;钏廊四沟膫魅撕偷茏樱詈蠖荚诮^情谷這個地方死亡,或得到重生。比如楊過、小龍女、李莫愁、洪凌波、陸無雙,所以它又有那種寓言結(jié)構(gòu)。
觀眾提問環(huán)節(jié):“楊過最喜歡的人其實是郭芙”
問:金庸先生晚年對他的十幾本著作做了比較大的修改,令一些讀者一下子不太接受,比方說“射雕”里面的楊康生母出現(xiàn)了,黃藥師和梅超風出現(xiàn)一些比較糾結(jié)的關(guān)系。不知道您怎么看對這個原作的大幅度修改?
答:這個問題比較復雜,我不知道該怎么說。實際上,我也參與過金庸先生小說的修訂,從《神雕俠侶》到《天龍八部》。金庸先生和我之間的郵件通信也很多,有一些東西我不便評論,除非得到他老人家的允許或授權(quán)。
但我跟他的通訊,基本就是勸他少改,原因就是他過了80歲以后,再也進不到當年創(chuàng)作旺盛時期的狀態(tài),因為他的神來之筆一定是在那種狀態(tài)當中產(chǎn)生的,并不是精心設計出來的。文學創(chuàng)作不能夠像建筑圖那樣設計計算出來,只有進入一種出神入化、靈感迸發(fā)的狀態(tài)才可以,而到80歲以后很難進入那種狀態(tài),所以我勸他少改為善。
但是,我們認為他有些改得好或改得不好的地方,又是一種心理,叫做“首因效應”,就說你把某個原因排在第一位,那個第一位對你的影響就最大。我們第一眼看到的金庸小說版本,我們就認為是本尊,然后其他的都不太好。我原來也跟你一樣,對金庸先生的修改都非常接受不了,所以不斷地勸。后面我在倪匡先生寫的文章中發(fā)現(xiàn),他在金庸先生在70年代到80年代初第一次大規(guī)模修訂的時候就很反感,就覺得報紙的連載版和流行版很好。但我后來做了一些版本研究,發(fā)現(xiàn)其實沒那么好啊。
另外一點,我覺得要就事論事,有一些改的還是挺好,是必須改的,有些改確實不怎么好。要針對具體問題來談,不能整體來說這一次是改得好還是不好,那樣不公平。
問:早年,王朔比較尖銳地批判了金庸先生、瓊瑤女士在內(nèi)的一些作家。我記得您當時也寫文章來維護金庸先生,F(xiàn)在回頭看這個事件,您有什么樣的看法?
答:他那種批評太簡單了,他不看,不看又批評,這個就是做得有點過了。你要真正地批判金庸,我能理解接受,但是前提是看了再來批評。
問:現(xiàn)在年輕人讀金庸小說的越來越少。另外,金庸的影視改編非常火熱,前幾年金庸改編出現(xiàn)的問題就是無厘頭、娛樂化。您當年也參與了《碧血劍》《神雕俠侶》劇本改編,那您覺得金庸小說應該怎么改編才能更好?
答:我曾經(jīng)在我一本研究電影的書《刀光劍影蒙太奇》中談到過這一點,書里有很長的一章,主題是“金庸小說是對武俠電影永恒的誘惑和挑戰(zhàn)”。因為我自己既研究金庸的武俠小說,也研究電影,所以一開始寫的時候,我總是站在小說家的角度。
作為一個金庸迷,所有改編自金庸小說的電影電視我都不以為然,都不愿意看,因為小說太深入我心了,所以看不上別人的,我自己參與的感覺也都不好。當然,我可以推卸責任,那些老板想賺錢,當然有一些問題。但是我自己又是研究電影的人,所以我也必須尊重電影和電視的生長規(guī)律——電影和電視的市場壓力比寫書大很多倍,要吸引人的同時還要有回報。他們以為市場需要無厘頭,或者市場歡迎這個,但是正經(jīng)的金庸迷就會很不高興。
但是也有一個好處——誰都改編不好金庸,所以就需要不斷地改編。不斷的改編可以讓我們看到很多新的金庸小說改編的嘗試。我相信未來會產(chǎn)生中國的莎士比亞改編專家,或者俄羅斯的托爾斯泰的改編專家,不過改編金庸可能比改編莎士比亞、托爾斯泰難度更大。技術(shù)可以呈現(xiàn),但是藝術(shù)和道德這兩個東西是沒法呈現(xiàn)的。
包括“善、真、信”等,有聯(lián)想的金庸小說內(nèi)容,實際上在影視的平面里很難傳達出來。但江山代有人才出,某些天才的電影電視專家可能找到一種方法,把金庸的精髓真正傳達出來。就像我印象最深的是香港83版的《射雕英雄傳》,黃日華演郭靖,以后凡是不像黃日華的我不愿意看,認為那不是郭靖。
問:有一篇《神雕俠侶》的評論文章,認為楊過最喜歡的人其實不是小龍女,是郭芙。因為楊過小的時候,郭芙和其他兄弟姐妹欺負他。長大了,她把他胳膊砍了。當他想報仇的時候,郭芙看了他一眼,他就放棄了報仇的念頭。最后他成為大俠,襄陽之戰(zhàn)打仗的時候,郭芙說你能不能救救我的丈夫,楊過說你求我我就救,郭芙就下跪求他,然后楊過有非常微妙的心理變化,他就責備自己為什么在這個時候這么輕浮。您對這個看法怎么看?您怎么看楊過對郭芙的感情?
答:我其實同意這種觀點。像楊過這樣一種感情沖動的人,或者包括我自己在內(nèi)的大部分普通人,通常并不確切知道自己真的最愛誰,不愛誰。我們大部分其實都是這樣稀里糊涂過了一生。
小龍女是楊過人格自立的一個旗幟,他始終要追尋這樣的旗幟。這是他一種賭氣的選擇——你越不讓我做的事情,我越做。就像中學生戀愛一樣,你不管他,過幾年,自己就分手了,你越逼越不分手。
所以他對郭芙的感情是非常真實的,而且這個描寫也是非常成功的。似有似無之間,在淡淡的描寫之間,處處體現(xiàn)對郭芙的這種感情,兩小無猜,青梅竹馬。郭芙小時候其實是看不上他的,因為知道他的心智水準稍微低一點點,她覺得自己出身高貴。楊過一生奮斗的最大動力就是做給郭芙看,就是在救她老公的那一下,那一下他雖然自我責備,但那是自我證明的一個時刻,所以那個時刻讓人百感交集。所以我同意你引述的那個觀點。
問:從一個英雄,如郭靖“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到楊過,到張無忌,到韋小寶這種人情練達、依附權(quán)貴的人,我們理解的金庸先生認為的真正的力量,是俠之大者,還是人情練達、依附權(quán)貴?
答:最好不這樣說。因為武俠是一個夢想,只是它從夢想走向現(xiàn)實,現(xiàn)實是有權(quán)貴的,當權(quán)者力量最大。喬峰這樣的一個人物,從愛國主義者上升到國際主義者和和平主義者,但他是虛構(gòu)的武俠世界當中的人物。而韋小寶生活的歷史世界是真實的世界,所以他不存在這樣的邏輯和關(guān)系。
我倒覺得,金庸創(chuàng)作小說的路向最后實際上是走到人性的深處,這樣理解可能會更好。比方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思想,實際上是他創(chuàng)作的起點,而不是高峰。到《神雕俠侶》時,實際上是至情至性,實現(xiàn)自我——前面是犧牲自我,這個到實現(xiàn)自我。到張無忌、石破天的時候,是無名無相、無欲無物,然后鉆透隧道,從大我到小我到無我,然后再鉆出來,就變成了現(xiàn)實中的韋小寶這么一個形象。大致的路線就是他不斷走向人性的深處,所以他描寫這一系列的人物。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