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中國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選擇以“北斗”命名,如今已成為世界第三大全球導航定位系統(tǒng)。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在國際上首次實現(xiàn)了基于北斗導航衛(wèi)星的7000公里長基線國際時間比對,對于北斗系統(tǒng)走向國際具有里程碑意義。
據(jù)中科院報道,該次試驗實現(xiàn)2.25納秒的比對精度,在北斗系統(tǒng)星座還不完善的情況下(目前在歐洲只能觀測到四顆衛(wèi)星),其遠距離比對性能指標與美國GPS共視比對精度相當。
該次遠距離國際時間比對,授時中心時間基準實驗室基于我國時間基準UTC(NTSC)系統(tǒng),采用北斗共視(Beidou Common-view)法,通過與瑞典國家技術研究中心(RI.SE)所保持的瑞典國家標準時間UTC(SP)來進行比對試驗。
除瑞典技術研究中心外,授時中心時間基準實驗室已經與西班牙海軍天文臺(ROA)、德國國家技術物理研究院(PTB)、俄羅斯國家技術物理及無線電工程研究院(VNIIFTRI)和我國臺灣地區(qū)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TL)等世界主要時頻研究機構達成了北斗時間國際比對合作意向。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C114中國通信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