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帆導演的《流浪地球》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小說
《星際穿越》中的黑洞電影人、科幻迷們期待了很久的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到底沒有在2017年到來。
這并不意味著2017年沒有國產(chǎn)科幻電影上映。嚴格來說,《逆時營救》、《機器之血》這樣的帶有時間穿越與機甲等明顯科幻元素的影片,都是貨真價實的科幻電影。但很明顯,不管是票房成績還是口碑評分,這兩部影片都與觀眾的期待相距甚遠。
如果從科幻小說的角度來說,國內(nèi)已經(jīng)有了“憑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小說水平提升至世界先進水平”的《三體》系列,再加上以《科幻世界》等主題期刊為陣地的眾多科幻小說家,所謂“科幻IP”并不少。
科幻的土壤和電影如何接洽,一直是科幻人和電影人探索的焦點。比如郭帆導演的《流浪地球》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小說,寧浩導演的《瘋狂的外星人》也與劉慈欣的《鄉(xiāng)村教師》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不過,由于一直被視為科幻IP改編范例的《三體》始終無法與觀眾見面,這些影片的成色究竟多好,還是難以給人信心。
科幻片本來也是舶來品。在好萊塢長期作為B級片的主要元素存在幾十年后,直到《2001:太空漫游》和《星球大戰(zhàn)4:新希望》分別在藝術(shù)和商業(yè)上進行了卓絕的探索之后,才讓科幻片延續(xù)幾十年至今依然能夠穩(wěn)坐A類大制作的寶座。不過在中國,只有開啟了古裝大片時代的《英雄》、宣布喜劇片黃金時代到來的《泰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