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9,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日韩免费,国产在线 永久免费,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网爆门事件

<ol id="3acob"><nobr id="3acob"><kbd id="3acob"></kbd></nobr></ol>

  • 
    
    <sup id="3acob"></sup>

  • <sup id="3acob"></sup>
  • 首頁 > 文化 > 文壇往事 > 正文

    張揚和《第二次握手》糾葛一生(圖)

    文章來源:
    字體:
    發(fā)布時間:2018-01-08 14:41:21
     

      1963年,18歲的張揚寫出《第二次握手》。這本沒有出版的書靠手手相傳,竟然整整影響了一代人。小說通過描寫蘇冠蘭、丁潔瓊、葉玉菡等知識分子的遭遇,贊揚老一輩科學(xué)家眷戀祖國的情操,記敘其不畏艱難的回歸過程,謳歌真摯的愛情。

      1975年1月7日,張揚因“利用小說進行反黨活動”被捕,被內(nèi)定死刑。1978年、1979年,胡耀邦兩次對“張揚案”作出批示,幾經(jīng)周折張揚終獲“平反”。1979年,小說出版,迄今為止共發(fā)行超過430萬冊,成為新時期發(fā)行量最大的一本書。2006年,張揚出版《第二次握手》(重寫本)。如今,他為這本書的重寫本與出版社打起了官司。

      作家張揚和夫人陳麗匆忙地收拾著行李,準備搭乘4月28日晚上的火車離開北京,就像一周前他們匆忙地趕來一樣。現(xiàn)在正是北京迷人的春季,又逢距奧運會開幕式百天慶祝,但他們沒有心情享受這次北京之行。這次來京,他們直奔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為《第二次握手》(重寫本)的版權(quán)官司應(yīng)訴。

      4月22日上午,北京市二中院二審開庭審理這起著作權(quán)糾紛。當天庭審沒有進行完,法院在23日晚上6點繼續(xù)開庭。2007年6月,張揚認為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重寫本印刷質(zhì)量不合格同時侵犯了他的著作權(quán),于是將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訴至北京市東城區(qū)法院。法院一審判決張揚敗訴,張揚向北京市二中院提起上訴。

      “法院考慮到我們從湖南千里迢迢趕來,所以決定23日晚上繼續(xù)開庭,庭審一直進行到10點。”雖然還沒拿到判決結(jié)果,但陳麗對法院的做法已感到欣慰。“即使輸了我也不怕,我都死過一次了,還怕什么?”說這話的時候,張揚淡淡地笑著。

      4年零11天的牢獄之災(zāi)

      如果相信宿命,張揚一生注定和這本《第二次握手》糾葛在一起。45年前,18歲的張揚寫作《第二次握手》(當時名為《歸來》),最初稿只有約6萬字。張揚從沒有立志成為作家,他當時寫這本書只是因為“如鯁在喉,不吐不快”的表達欲望,而他這種表達恰恰契合了當時壓抑和沉悶的環(huán)境。所以這本書一經(jīng)流傳就受到極大歡迎,一手傳一手,紅遍全國。

      這本書不但讓他“紅”起來,也讓他成為階下囚。“當時,我是必死無疑的。”張揚說。時過境遷,如今他分析,他的“罪過”在三個層次上都必將導(dǎo)致死刑。在那個知識分子被誣蔑為“臭老九”的年代,張揚竟然在書中贊美知識分子、謳歌“小資產(chǎn)階級愛情”,此為“死罪”之一。其二,“利用小說進行反黨活動”,這句話是指作品對周總理的歌頌,這是“四人幫”嫉恨張揚的原因。其三,張揚是華國鋒在公安部長任上被捕的,翻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這本讓張揚成名也給他帶來牢獄之災(zāi)的書,又在關(guān)鍵時刻救了他。當年承辦案子的法官李海初恰恰讀過《第二次握手》,正直的他不動聲色地將案子扣在手中,一拖兩年多,拖到1978年,為張揚贏得了時間。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撥亂反正對于張揚只是時間問題,但張揚已經(jīng)快熬不住了。他在監(jiān)獄中患了重病,奄奄一息。1979年1月,胡耀邦作出批示,要求湖南方面放人。幾經(jīng)周折,1月18日,張揚終于走出監(jiān)獄。

      4年零11天,這是張揚為《第二次握手》坐牢的時間。

       “墮落”成文學(xué)家

      張揚如今的家安在湖南省瀏陽市。他說,瀏陽這個地方山清水秀,適宜生活。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對這里有很深的情結(jié)。他在瀏陽插隊,也在瀏陽被捕。如果不是與這個地方的機緣巧合,張揚或許不會選擇定居瀏陽。就如同如果不是寫出《第二次握手》,不是這場牢獄之災(zāi),張揚就不會“墮落”成文學(xué)家。

      “墮落成文學(xué)家”是張揚對自己命運戲謔的說法,交談3個小時中這句話他至少說了3次。由于家庭熏陶,張揚從小就熱愛科學(xué)。兼任湖南省腫瘤醫(yī)院副院長3年,他也不浪費地自學(xué)了醫(yī)學(xué)。

      如果不做文學(xué)家,會不會做科學(xué)家?張揚說他的“智力不夠當科學(xué)家”,但他確實對科技知識的興趣極大!兜诙挝帐帧访鑼懙氖茄芯吭訌椀目茖W(xué)家的故事,書中張揚講到核彈研制過程,他17歲的女兒讀過這本書之后對他說:“看了爸爸的書,我都會造原子彈了。”

      張揚對于深奧的科學(xué)知識的把握能力讓人稱奇。有人向張揚轉(zhuǎn)達現(xiàn)任湖南省委書記、曾任交通部長的張春賢對這本書的讀后感:“張揚應(yīng)該去做交通,他是怎么把這些科學(xué)的東西寫出來的?”

      但是造化弄人,張揚平反之后,被安排進入湖南省文聯(lián)工作,1983年調(diào)入湖南省作協(xié)。張揚從此投身文學(xué)界,但這個職業(yè)作家處處與眾不同。當年寫完《第二次握手》,十余年中他苦于這本書不能公開出版發(fā)行,但當歷史發(fā)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出版社紛紛要求出版《第二次握手》時,他卻決定不再出這本書了。

      張揚說,這本書寫得不好,能夠產(chǎn)生那么大的影響,是那個百花凋零、文化荒蕪的時代造成的特殊現(xiàn)象。我要把這部粗糙的作品修改得完美一點再出版。嚴謹?shù)目茖W(xué)態(tài)度轉(zhuǎn)換到文學(xué)態(tài)度上就演化成精益求精。張揚開始修改《第二次握手》,從第一次出版的25萬字改成61萬字,這成為他27年文學(xué)生命中最重要的工作。2006年6月,《第二次握手》(重寫本)由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

      “墮落為文學(xué)家”雖是張揚的一句玩笑話,但也透出他一種獨特的清高。張揚是作家,但他卻不了解出版界的行情,因為他從來不主動和出版社聯(lián)系。2006年《第二次握手》的重寫本書稿完成,中青社有一位編輯打電話給張揚提出想要出版重寫本。但后來不知道為什么,這位編輯沒有再聯(lián)系。后來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的編輯主動聯(lián)系了他,他就與人民文學(xué)社簽訂了合同,沒想到引出之后絲絲縷縷的困擾。

      陳麗說,張揚從來不參加文學(xué)評獎,因為評獎會有利益關(guān)系、會有派系之爭,而張揚最看不慣這些。他身在文學(xué)界,卻和文學(xué)圈來往不密切,相對來說,他和科學(xué)界更親密一些。

      123

      

       違約的第二次印刷

      張揚從1983年到湖南省作協(xié)工作,到2004年從那里退休。夫人陳麗給他的工作總結(jié)是:“他60周歲生日一過,單位就讓他退休了,多一天也沒有留。”

      張揚在職時就愛“寫信”,給紀委、新聞出版總署、司法機關(guān)寫信揭露他所了解的當?shù)刎澑那闆r。另外,因為他有一個做律師的妻子,他還擔任起湖南省作協(xié)作家權(quán)益保障委員會主任,給作家維權(quán)出具專家意見。陳麗說,這兩個差事讓張揚得罪了一些人,有些人巴不得他早點退休。

      做事情較真,張揚承認這點。2006年收到出版社寄來的出版樣書后,張揚用一周時間逐字逐句地讀下來,發(fā)現(xiàn)80余處錯誤,這已經(jīng)讓張揚感到生氣。隨著審讀進度,他一連給出版社發(fā)了7封郵件。

      9個多月之后,他終于收到出版社支付的稿酬,他又向出版社索要他的“版稅完稅證明”。其他作者是否索要完稅證明,張揚沒有打聽過,但他覺得自己既然合法納稅了,當然要向代繳人索要這個證明。然而出版社沒有按照法定格式寄給張揚。

      比這更糟糕的是,張揚和陳麗在2006年6月6日去瀏陽市圖書館借書時,偶然發(fā)現(xiàn)出版社對《第二次握手》(重寫本)進行了第二次印刷,新印本不僅在封面設(shè)計上做出了微調(diào),而且更正了此前張揚指出的40余處錯誤。“出版社進行了第二次印刷,但完全不通知作者,這是明顯的違約行為。”身為律師的陳麗認真分析了張揚與出版社的合同,夫婦倆用幾天時間寫了一封長達18頁的信寄給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此時,陳麗仍在勸張揚隱忍,盡量不訴訟。陳麗5年前隨張揚定居瀏陽后,就不再接手訴訟業(yè)務(wù)。陳麗說自己“愛生氣”,看到司法不公的現(xiàn)象她就特別生氣,這讓她身體越來越吃不消。在這一點上,夫婦倆驚人地相似。但陳麗對《第二次握手》出版事情上的隱忍換來的是雙方在韓文版接洽上更大的矛盾。于是,2007年6月,陳麗決意通過訴訟途徑解決此事。

      6月21日晚上,夫婦倆坐上火車。22日清晨到了北京,兩個人拖著行李直接去東城區(qū)法院立案庭。“我們事先沒和任何人打招呼,就和其他老百姓一樣排隊等著立案。立案庭的法官看了材料才知道來立案的人是書的作者。他以為我是張揚聘請的律師,讓我回去等消息,7日內(nèi)會答復(fù)。我說我們倆是夫妻,從湖南趕來。立案庭的法官很好,立刻去請示庭長,當天上午我們的立案手續(xù)全部辦妥。”立案的高效率讓陳麗有了信心。但9月5日第一次開庭時,情勢急轉(zhuǎn)直下。經(jīng)過兩次庭審,法院對張揚提供的證據(jù)基本不予采納,駁回了他的訴訟請求。

      張揚對這個結(jié)果和這其間的變化感到意外,他又開始較真了。他不僅堅決地提出上訴,而且給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寫信,給東城區(qū)法院院長寫信,向東城區(qū)檢察院反映情況。有人善意地提醒他,要考慮維護法院的形象,但他認為,如果不把問題揭露出來、妥善解決,哪里有“形象”可言呢?

      率真讓他備感孤獨

      從某種程度上說,命運給了張揚一個寫出《第二次握手》的機會,也就是給了他一個特殊的使命。他的書影響了一代人,其中包括一些身份顯赫的政要。張揚珍藏著一份溫家寶總理寫給他的信札。在信中,溫總理說這本書自己“還是在手抄本流傳時讀的”。張揚不是官員,但他可以向官員傳遞民意。

      張揚用這樣的辦法從槍口下救出一個中巴車司機的生命。去年,瀏陽當?shù)匾晃恢邪蛙囁緳C在駕車途中因緊急避險導(dǎo)致車上的一位乘客死亡。中巴車司機以“故意殺人罪”后又更改為“以危險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處死刑。張揚坐不住了,他堅信,這名司機無罪。

      張揚寫信給張春賢書記、寫信給全國人大、人民日報等。張春賢書記很快作出批示“千萬不能錯殺”。“書記雖然這樣批示了,但司法系統(tǒng)里分歧很大。到最后這個司機被改判死緩,總算把命保住了。“我這次回去之后還要繼續(xù)管這個事,要給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寫信。”張揚說。

      張揚說寫信從不寫匿名信,自己做事很坦蕩。打官司之前他也沒有談話錄音的意識,取證讓年逾60歲的他學(xué)會用錄音筆。在電話取證中,張揚聽到有人說,中國作協(xié)主席鐵凝出版新書的“起印數(shù)”造假,張揚立刻給鐵凝寫了掛號信寄給她。張揚還給中國作協(xié)、新聞出版總署寄了信,希望有關(guān)方面能作出解釋,澄清這些謠言。但信件寄出10個月至今沒有得到任何回復(fù)。

      相比起來,張揚對自己的官司卻不十分上心。4月28日在北京,張揚和一家影視公司進行了接洽,他希望影視作品不要流失這部書的韻味。“這本書是無污染的,很純潔,F(xiàn)在的書和影視,動不動就寫上床,我這本書連親嘴都不寫,只握兩次手也能寫出一段愛情。”張揚說。

      雖然他是因《第二次握手》而出名,但他不希望自己的文學(xué)生涯中只有一部《第二次握手》。他目前正在籌備一部長篇紀實文學(xué),已經(jīng)想好了名字:《千萬別把他們當人》。除此之外,他想為作家維權(quán)做些事。“作家是弱勢群體,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拿的是低額稿酬,而他們又缺少法律知識。”張揚和夫人陳麗都這樣認為。

      《第二次握手》帶給張揚太多。因為一本《第二次握手》,張揚入了文學(xué)圈。但入了文學(xué)圈,他又每時每刻感受著自己的孤獨。(記者袁婷)

    發(fā)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