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泳手抄有關釣魚島的文字。
本月20日,海峽兩岸學者聚首南京,進一步考證山西藏書家彭令持有的清代古書。書籍作者是清代學者錢泳,彭令認為,這本名為《記事珠》的手寫筆記抄錄了沈復所著的《浮生六記》的第五記《海國記》。
眾所周知,《浮生六記》被發(fā)現(xiàn)時,僅剩4卷殘稿,隨后出現(xiàn)的“全本”皆為后人偽作。
若彭令的主張能獲得學界普遍認可,不僅可以彌補殘本缺憾,更有驚人發(fā)現(xiàn)。據(jù)文中記載,沈復等人發(fā)現(xiàn)釣魚島的時間為1808年,這就比日本人古賀辰四郎在1884年“發(fā)現(xiàn)”該島早了76年,而后者正是日本主張對釣魚島擁有主權的理由之一。
南京書市淘到“爛書”
藏書家彭令,帶來的古書“淘”自南京朝天宮古玩市場。當時是2005年,他在朝天宮市場上意外見到一本“爛書”。那是一本破破爛爛的手抄本,封面上“記事珠”三個字引起了他的注意,經(jīng)驗告訴他,這是歲月留下的滄桑。輕輕地翻開書頁,一手漂亮的好字映入眼簾,他最終買下了此書。
經(jīng)過查證,彭令認為此書是清代學者錢泳的筆記本,這個觀點得到了北大歷史學教授辛德勇的認可后,他將《記事珠》送到北京參加中國書店2006春季拍賣會,起拍價10萬元。“幸運”的是,《記事珠》流拍。彭令說,《記事珠》流拍沒幾天,他接到香港一位神秘人電話,表示愿出高價希望他轉(zhuǎn)讓。他似乎從中嗅出一絲不尋常的氣息。
彭令開始細讀《記事珠》,發(fā)現(xiàn)在錢泳的筆下,有清嘉慶十三年“冊封琉球國”的記載和許多關于琉球風物的詳細記載,甚至出現(xiàn)了紅衣館(妓院)和紅衣女(妓女),此外還有沈復的身世及《浮生六記》各卷的標題,共18頁,6200余字。查閱資料后,他發(fā)現(xiàn)錢泳沒有去過琉球,顯然無法寫出這樣的見聞。這些內(nèi)容是不是錢泳從去過琉球的沈復《浮生六記》中抄來的呢?目前已知的《浮生六記》原有六記,現(xiàn)存只有四記,后二記從未面世過。
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錢泳抄本《記事珠》中的條目《海國記》,應當就是《浮生六記》遺失的卷五《中山記歷》。彭令將自己的研究結果請教了江蘇省社科院文學所原所長蕭相愷先生,蕭所長完全贊同他的觀點,而遠在臺灣的《浮生六記》研究學者、臺灣師范大學國文研究所蔡根祥教授更是積極支持彭令的研究。
《海國記》55字提到釣魚島
彭令對《浮生六記》“錙銖必較”式的研究,由此發(fā)現(xiàn)了一個驚人的秘密。公元1808年,沈復隨同齊鯤、費錫章出使琉球!逗洝分杏洈⒅驈统鍪雇局械囊娐。當船行中琉邊境時,沈復以55個字簡潔生動地記載下在釣魚島領域祭海的場景:“十三日辰刻見釣魚臺,形如筆架。遙祭黑水溝,遂叩禱于天后,忽見白燕大如鷗,繞檣而飛。是日即轉(zhuǎn)風。十四日早,隱隱見姑米山,入琉球界矣。”
蔡根祥告訴記者,抄本上寫的釣魚臺就是指釣魚島。釣魚島、黃尾島、赤尾島、南小島、北小島、大南小島、大北小島和飛瀨島,中國東南海面上的這一組島嶼,中國人稱為釣魚島(臺),日本人稱為尖閣列島。
沈復這段記錄,為一段難解的爭執(zhí)提供了鐵證。文中明確指出,琉球國西部領域是從姑米山(即現(xiàn)在沖繩的久米島)開始的,黑水溝是中國(清廷)與琉球國的分界線,顯然釣魚島在中國領域內(nèi)。
蔡根祥教授認為,錢泳與沈復是同時代人,他一定看過《浮生六記》全文。這段文字出自有名有姓的大文人之手,不受任何政治因素的影響,在不經(jīng)意間顯現(xiàn)出的結論,比正式的官方文獻更有可信度,更有說服力。
佚文?贗品?尚待權威鑒定
《記事珠》載有《浮生六記》佚文的消息披露之后,網(wǎng)上有人撰文,堅稱彭令的抄本是贗品。此外,百度百科“彭令”、“蔡根祥”與“浮生六記”等與《海國記》相關的詞條一度屢遭刪改,刪改者的IP絕大多數(shù)在境外,后經(jīng)國家有關部門介入,這些詞條得以恢復并鎖定。
蔡根祥教授說,他意識到文獻的重要性,多次致函有關部門,推薦《浮生六記》卷五抄稿申報“國家珍貴古籍名錄”。2009年6月9日,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對抄本進行了鑒定,但鑒定結果提出該文獻不能列入珍貴古籍,理由是錢泳真跡“尚存很大疑點”,《浮生六記》卷五證據(jù)不足,最后提出限制這本古籍出境。
2009年9月24日蔡根祥上書國家領導,闡述了這件抄本為錢泳真跡的觀點和這本佚文典籍重新面世的意義。當年12月24日,外交部讓彭令提供相關資料并表示認真研究。今年2月10日,文化部再次組織了由中國古典文獻研究中心主任傅璇琮任組長的專家鑒定會,但鑒定結果至今尚未公布。不過,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版權局格外重視,對該文獻進行了登記,今年4月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了新版《浮生六記》。彭令說,新版中的第五卷就是他所發(fā)現(xiàn)的《海國記》。
今年5月8日,蔡根祥教授就申請古籍名錄一事,再次上書有關部門,他希望早日得到權威的鑒定結果,以更好的方式保護好這本珍貴的文獻。
資 料
《浮生六記》發(fā)現(xiàn)時已是殘稿
《浮生六記》是沈復的一部自傳體作品。全書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題,依次是《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養(yǎng)生記道》。清朝王韜的妻兄楊引傳在蘇州發(fā)現(xiàn)《浮生六記》的殘稿,只有四卷,交給當時在上海主持申報聞尊閣的王韜,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
《浮生六記》問世以來,不僅得到了百姓的喜歡,而且也為文人所推崇,甚至有“小紅樓夢”之稱。1936年,林語堂將《浮生六記》四篇翻譯成英文,并猜想“在蘇州家藏或舊書鋪一定還有一本全本”。過后不久蘇州便出現(xiàn)“全抄本”,有卷五《中山記歷》卷六《養(yǎng)生記道》的全文,但據(jù)專家考證,這些皆為后人偽作,文字亦不如前。
沈復 游歷作文自娛
沈復是清代文學家,字三白,號梅逸,蘇州人,一生沒有考取過功名,大多做師爺。1808年(嘉慶十三年),沈復作為太史齊鯤的“司筆硯”前往琉球。后來他記述了大清使團此行中途經(jīng)釣魚島的見聞,本是作文自娛,卻無意間反映了200年前國家疆界的真相。 錢泳 清代學者善書畫
錢泳是清代著名學者、書法大家,江蘇無錫人。長期做幕客。工詩詞,善書畫。即便到了二三百年后的今天,他的墨寶亦隨處可見,如揚州明月樓,常熟錢牧齋墓,不一而足。著有《履園叢話》、《履園譚詩》、《蘭林集》、《梅溪詩鈔》等!稉P子晚報》供稿 文/蔡震
本報專訪
增補《海國記》在于確證歷史
人民文學出版社古籍部主任周絢隆——
今年4月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了新版《浮生六記<新增補>》,這一版中“新增補”的就是《記事珠》手稿中的《冊封琉球國記略》。人民文學出版社古籍部主任周絢隆昨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冊封琉球國記略》是不是《海國記》現(xiàn)在還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但錢泳的《記事珠》手稿卻是今人研究、捧讀《浮生六記》極具價值的歷史文獻,這是新版《浮生六記》將其作為增補的初衷。
對彭令發(fā)現(xiàn)的《記事珠》手稿,周絢隆表示,經(jīng)過大量文獻比對,可以肯定為清代著名學者、書法家錢泳所作。這一點現(xiàn)在應該是毋庸置疑的。其中《冊封琉球國記略》一篇,更被多位學者認定為抄錄自《浮生六記》失傳部分,但這一點在學術界還存在爭議。《浮生六記<新增補>》對此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而是從文獻學的角度出發(fā),將《冊封琉球國記略》增補進來,同時,書后還附錄了《記事珠》原稿中關于《浮生六記》的條目內(nèi)容,和已被證明是偽作的五六兩卷,供讀者比較參考。
不過,周絢隆告訴記者,無論《冊封琉球國記略》是不是《浮生六記》佚文,《記事珠》都是研究《浮生六記》的重要文獻史料。這個文獻的發(fā)現(xiàn),不僅對中國古代名著《浮生六記》的研究有重大價值,更是釣魚島主權的最新佐證。
《記事珠》所載的《浮生六記》篇目,與現(xiàn)今傳世的版本有一些差別。比如《閨房記樂》一篇,在《記事珠》中所記的是《靜好記》、《浪游記快》在《記事珠》中記為《浪游記》。周絢隆說,錢泳是沈復同時代人、清代著名學者和書法家、《浮生六記》的第一批讀者,他的記載有相當?shù)目尚哦取?/p>
錢泳在《記事珠》中還明確記載了沈復前往琉球的時間是嘉慶十三年(1808年)。根據(jù)《記事珠》所載,那一年,清廷下旨冊封琉球國王,派遣太史齊鯤為正使、侍御費錫章為副使,沈復作為太史的“司筆硯”也一同前往。這才引出了《冊封琉球國記略》。就是在這一篇中,出現(xiàn)了“釣魚臺”的記載,也就是現(xiàn)在的釣魚島。這個文獻記載,為釣魚島主權屬于中國增添了一條證據(jù)。
(董少東)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