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組部部長陳希又有了新職務
撰文| 孟亞旭
據(jù)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官網(wǎng)顯示,作為三大干部學院之一,該院院長已由趙樂際換為中組部部長陳希。
這是繼11月初履新中央黨校校長后,陳希的又一個新職務。
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了解到,目前中國干部培訓體系,主要有三大系統(tǒng)——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
其中,中央黨校和三大干部學院(中國浦東干部學院、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和中國延安干部學院)都是中央直屬事業(yè)單位。國家行政學院則是國務院直屬的正部級事業(yè)單位。
三大干部學院的院長此前均為趙樂際。
江澤民親自題寫院名
一個月來,陳希先后兩次履新。
十九大后,陳希接替趙樂際履新中組部部長,不久接替劉云山履新中央黨校校長。目前,中國延安干部學院的院長也換成了陳希。
先來說中央黨校。
作為中共輪訓培訓黨的高中級領(lǐng)導干部和馬克思主義理論骨干的最高學府,在學員管理方面,共設(shè)四個部門:
進修部——省部級、地廳級干部、縣(市)委書記的輪訓
培訓部——中青年后備干部以及新疆、西藏等少數(shù)民族干部的培訓
研究生院——培養(yǎng)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博士、碩士研究生和黨校系統(tǒng)師資
全國黨校教師進修學院——受中央部門、企業(yè)及地方委托,對縣處級以上黨員干部進行思想政治理論等方面的培訓
此外還設(shè)有中直機關(guān)分校、中央國家機關(guān)分校、國資委分校、部隊分部,培訓相應級別的干部。
再來說三大干部學院。
“按照中央的安排,三大干部學院的主業(yè)是輪訓廳局級領(lǐng)導干部。”2013年6月,《檢察日報》曾這樣披露。
截至2013年6月,三大干部學院共培訓了包括廳局級領(lǐng)導干部在內(nèi)的學員17萬人次。
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延安、井岡山和浦東干部學院,是十六大后同期成立的三大干部學院,來頭不小。
2002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浦東、井岡山、延安建立三所干部學院。同年12月建設(shè)工作正式啟動,2005年3月16日三所干部學院正式開學。
三大干部學院在地點選擇上,也耐人尋味。
上海是黨的誕生地,是我國的經(jīng)濟中心和改革開放的前沿,浦東更是上,F(xiàn)代化建設(shè)的縮影。井岡山、延安分別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和圣地。
黨中央對這三大干部學院也非常重視。
2003年6月,學院開工建設(shè)時,江澤民親自為三所學院題寫了院名。2005年3月,學院開學暨竣工時,胡錦濤專門發(fā)出賀信。
值得一提的是,成立于1994年的國家行政學院和中央黨校、三大干部學院都是培訓干部,但屬于不同系統(tǒng)。
它是國務院直屬正部級事業(yè)單位,是培訓公務員特別是高中級公務員的新型學府,F(xiàn)任院長是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委員、國務院黨組成員兼國務院秘書長楊晶。
國家行政學院開設(shè)的主要班次有:
省部級領(lǐng)導干部專題研討班,廳局級公務員任職培訓班、進修班、專題研討班和專門業(yè)務培訓班,國有重要骨干企業(yè)領(lǐng)導人員培訓班,青年干部培訓班,公共管理碩士(MPA)學位班,港澳公務員研修班,以及國外公務員研修班等。
習近平曾去作報告
有多位高層曾去中央黨校和干部培訓學院授課。
2014年2月21日,省部級主要領(lǐng)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在中共中央黨校結(jié)業(yè)。
那次專題研討班為期五天,按照慣例依舊是政治局常委全部出席開班儀式,總書記作重要講話。
不過,那次研討班期間,還分別由李克強、劉云山、張高麗三位時任政治局常委,以及汪洋和孟建柱兩位時任政治局委員作報告,“三位政治局常委+兩位政治局委員”的高規(guī)格配置,創(chuàng)下了歷次研討班的最高規(guī)格。
也有多位高層曾到中國浦東干部學院授課。
2006年10月16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還曾到中國浦東干部學院作報告,他主要是就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問題,同該院教師、學員進行交流和探討。
當時,主持報告會的是時任上海市委副書記、中國浦東干部學院第一副院長的王安順。
4年后,即2010年9月27日,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又到了上海浦東干部學院,分別聽取中組部和中國浦東、井岡山、延安干部學院負責同志的工作匯報。
除了習近平外,俞正聲、韓正、黃奇帆、楊潔篪等也曾到該學院授課。
多說幾句,除了浦東干部學院,習近平也多次去過延安干部學院。
比如,2009年11月,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中央黨校校長習近平曾到延安干部學院考察。2015年2月13日,習近平又在該學院主持召開陜甘寧革命老區(qū)脫貧致富座談會。
現(xiàn)任領(lǐng)導
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這三所學院均為國家財政全額撥款,由中組部直接管理,所在省一級黨委協(xié)助管理。
三大學院院長由中組部部長兼任,第一副院長通常為本地省(市)委分管組織工作的副書記兼任。
陳希履新延安干部學院院長,是十九大后三大干部學院高層的首個人事調(diào)整。此前三大學院院長都由曾任中組部部長的趙樂際兼任。
三大干部學院的“第一副院長”曾在今年年初有變動。
今年1月,延安、井岡山兩學院第一副院長由毛萬春和姚增科擔任。
不過,據(jù)官網(wǎng)顯示,浦東干部學院第一副院長自2014年7月由時任上海市委副書記、組織部長的應勇兼任后,一直未變動。應勇于今年1月任上海市長。
“不帶秘書、司機、家屬陪讀”
《檢察日報》報道稱,到浦東干部學院培訓的廳局長們,幾乎都要上一門叫做《領(lǐng)導干部的法律思維》的課程。
上述報道曾披露浦東干部學院劉哲昕教授一個常講的話題——
在一次對某市某區(qū)同一地塊的拆遷補償中,第一戶搬遷的群眾獲得了13萬元的補償款,而最后一戶搬遷的“釘子戶”在面積相當?shù)那闆r下,最后竟獲得了180萬元的補償款。
“當政府區(qū)別對待,當13萬元與180萬元的巨大懸殊讓人們普遍感到了不公平,結(jié)果會怎樣?”他拋出疑問。
“聽課的領(lǐng)導干部悟出來了:正是缺乏公正性、透明性和確定性的補償標準,誘發(fā)了拆遷戶與政府之間重復博弈,政府推進拆遷變得更難,政府的公信力與整個社會對于公平公正的渴求與信仰都在遭受著沉重打擊。”上述報道稱。
當然,在干部學院培訓也要遵守紀律。
比如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就有一個學員守則,規(guī)定“學習期間,不得以任何名義用公款相互宴請,不在院外就餐,不飲酒;自覺遵守學員公寓樓各項規(guī)章制度,不得在院外留宿,如外出,須當日22:00 前返回宿舍;不帶秘書、司機、家屬陪讀;不以任何名目向老師和同學送禮。”
資料| 人民網(wǎng)新華網(wǎng)北京青年報檢察日報齊魯晚報等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