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biāo)題:一個人的重陽節(jié)
又到九月初九
重陽節(jié)
在民間
這個節(jié)日被很多人
稱為“老人節(jié)”、“敬老節(jié)”
然而
就是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
卻有一群老人
他們大概只能一個人過了
今天要講述的
正是他們的故事
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訊錄里
哈爾濱的朱阿姨今年65歲,她一個人照顧癱瘓在床的老伴5年了,但她沒想到的是:忽然有天夜里,平時連翻身都沒法做到的老伴,突然從床上掉到了地上。
來源:新晚報
朱阿姨想求助,可點開手機(jī)通訊錄,里面包括獨生女在內(nèi)有100多人,她卻不知該打給誰。
76歲的重慶老人冉歲蘭,獨居近10年,她的5個子女長期在外打工。她最怕生病沒人管、沒錢治。“去年6月,我在玉米地除草時,高血壓犯了,直接倒在地上,幸虧過路人把我送到衛(wèi)生院,輸了3天液。”
你爸想找你聊天,你卻摔了電話
幾天前,小新在《三聯(lián)生活周刊》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那天上班路上,李姐一邊走一邊打電話。她心情很壞,不停對著電話大聲呵斥,不一會兒便狠狠地掛掉了。
原來,她在和已退休多年、獨居郊區(qū)的老父親通話。父親剛?cè)メt(yī)院看病時被騙子盯上了,被忽悠著花2000多塊買了幾包“秘制中藥”。
李姐說,這已經(jīng)不是父親第一次上當(dāng)了,前年從江湖游醫(yī)那買了一堆藥,結(jié)果把肝腎全吃壞了,花了20多萬元才搶救過來;去年父親看電視廣告,買了好幾雙天價“保健拖鞋”……“他作為老軍人、退休干部,天天在家看新聞,竟然也會上當(dāng)!”李姐的話中充滿了疑惑和失落。
他們盼著過節(jié),卻又怕過節(jié)
今年的國慶長假,恰逢中秋節(jié),山西呂梁71歲的李興桂和妻子,盤算著孩子們該是回家過節(jié)的,于是提前6天就用石磨磨好了辣椒醬。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誰知,隨后的一連幾個電話,讓老兩口難受極了,因為孩子們都回不來了,老人哭了:“哪怕回來一個呢。”
老人們就是這樣,他們盼著過節(jié),卻又怕過節(jié),因為他們害怕:心中那份對“子女回家”的熱切期望,被現(xiàn)實的冷水狠狠澆滅。
他們說了所有的謊,你卻全相信……
“我和你媽很好......嗯嗯......開心,很開心.......你放心,忙就別回來了。”
似乎,這是每一個在外子女都曾從老人那里聽到過的話。無所不能,不會生病,不會難過,每天過得很開心,很充實——這就是老人口中的自己。
但是,你真的相信,他們口中的“我們很好”嗎?
67歲的陳阿姨因為胃潰瘍穿孔手術(shù)住了院,和老伴一商量,不想讓在美國工作的兒子惦記,偷偷辦了入院手續(xù)。有天,剛回到病房,陳阿姨的手機(jī)響了,“媽,你在家呢?咋這么半天才接電話呢?”“媽在廚房擦瓷磚呢,沒聽見!”陳阿姨最后一個字說完,用牙咬住了下嘴唇,就怕千里之外的兒子聽見自己的哽咽聲……
你不在家時,一切是你
你在家時,你是一切;你不在家時,一切是你……這大概是每一位空巢老人,想到子女時,最先閃過的念頭。他們,也的確就是這樣做的。
湘西老人麻老香今年74歲了,她的老伴已去世30多年。她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和媳婦在長沙打工,每年打谷子、插秧時會回家,順便給老人送點生活費;但大兒子,卻一直不肯回家。
老人說,多年前,大兒子決定做水稻生意,跟自己商量把當(dāng)時家里最值錢的三頭牛賣了,但因為手續(xù)問題,水稻生意沒做成。后來,大兒子就離開了家,當(dāng)初打算做水稻生意時留下的一些書和資料,麻老香還鎖在床頭的一個木柜子里,“怕弄壞了,他(大兒子)哪一天回來了,可能還要用。”
怕給你添麻煩,他們寧愿委屈自己
76歲的李老太身患兩種慢性病,兩年前行動不便后,最基本的吃喝都成了棘手問題。“只能靠女兒每周末過來幫忙做頓飯,或帶來夠吃一周的包子、餃子。”
李老太說:“女兒身體也不是很好,還有自己的家庭要照料。”為了盡量不拖累女兒,李老太的日常生活是:“晚上盡量少喝水、少吃飯,少去衛(wèi)生間”,“也盡可能少洗澡,萬一跌倒、摔傷,就太麻煩了。”
陌生人的一句閑聊,有時或許是他們一天的快樂
小鄭是上海徐匯區(qū)一名送水工人,他平均每十天給一小區(qū)的一戶老人送一次水。“她大約七十歲,一個女兒,結(jié)婚成家,一個月能回來看一兩次,多數(shù)情況下,老人一個人住在那里。”小鄭說,因為他常年在那里送水,老人有時會找他做點小事,挪挪沙發(fā)、搬搬家具。但更多的時候,老人想把他留下來多講講話。
資料圖。來源:新聞晨報
“我在給她換水桶時,她都會抓緊時間跟我說話。一開始問我家里有些什么人,在上海生活得怎么樣,每天送多少水等等。后來熟了,就跟我談孩子的教育,談她過去在國企當(dāng)領(lǐng)導(dǎo)的一些事。”小鄭說,這位老人每次都會找各種各樣的話題,留他聊上三五分鐘,有時還會拿一些零食塞在他口袋里。
明明比你更需要照顧,卻總想護(hù)你一生
在西安閻良區(qū)公園社區(qū)住著一位特殊的老人,他叫老劉,身有殘疾,老伴2014年去世,而他的女兒常年在四川工作。
老劉每天都強烈地思念著女兒,和女兒每天的一個電話,成了兩人間的情感紐帶。“畢竟不在(她)身邊,照顧不上,打電話只要聽到聲音,就覺得平安了。”
在一次和女兒的通話中,老劉聽說自己當(dāng)外公了——有了一個1歲多的小外孫,隔著聽筒,老劉哭了……
后來,聽說外孫要回來過春節(jié),老劉早早就在銀行換好了錢,想著給外孫包個大紅包。
資料圖。來源:參考消息
看完這些故事
你是否會想起
自己家中那位老人?
從小到大
我們常說一句話:
“我一定要努力賺錢讓長輩們過上好日子。”
殊不知
他們最大的心愿
只是盼望子女能陪伴在身旁……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卻反而成了老人們最向往的“奢侈”生活
資料圖。來源:參考消息
所以:
愛別等
孝別遲
趁時間還來得及
給他們最好的愛和陪伴
或許
你可以試試下面這些事:
至親至情
不應(yīng)是看著彼此漸行漸遠(yuǎn)的背影
而應(yīng)是
你養(yǎng)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這才是我們能做的最浪漫的事
這個重陽
別再讓他們一個人!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cns2012)綜合:新晚報、三聯(lián)生活周刊、中國青年網(wǎng)、半月談、澎湃新聞、人民網(wǎng)微博、新聞晨報、西部網(wǎng)、參考消息等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