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攘的上;春B反蠼稚,OPPO近期開出了自己在全球第一家“超級旗艦店”,在智能手機增量天花板效應愈加明顯的今天,OPPO希望通過這樣的一種方式,鞏固當下市場并開始一場關于品牌升級的探索。
“目前的手機市場已經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金字塔形態(tài)轉變?yōu)門型形態(tài),排名前五的手機廠商占有率超過了整體市場的80%,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家廠商希望吃掉他人的份額都是非常困難的。”OPPO副總裁吳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頭部企業(yè)的競爭格局已經形成,競爭會更加激烈,在這種情況下,手機企業(yè)不能犯錯。他強調,OPPO希望超級旗艦店成為品牌升級的一個起點。
事實上,全渠道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在距離OPPO超級旗艦店15分鐘的路程里,還有蘋果以及華為的店面。不僅如此,線上品牌向線下的滲透早已開始,小米之家以及榮耀的線下店鋪已在去年得到了爆發(fā)。以小米為例,截至去年年底,小米之家全國門店有五十余家,以一周開一家店的速度推進。今年年初雷軍給團隊定下的目標是全年開200家,平均一兩天就要開一家。
Canalys分析師賈沫對記者表示,目前國內市場整體處于略微收縮的狀態(tài),領先廠商的市場份額逐步增加,規(guī)模優(yōu)勢更加明顯(大規(guī)模所帶來的渠道議價,供應鏈議價能力等)。“從渠道來講我們看到在小米、華為大舉進攻之后,在前三線城市呈現(xiàn)出更加膠著的狀態(tài)。隨著末線城市紅利的逐漸消失,給線下渠道為主的ov和金立等廠商帶來更加嚴峻的挑戰(zhàn)。所以又呈現(xiàn)出ov加大投入發(fā)展線上渠道的趨勢。同時在線下進行品牌升級。”賈沫對記者說。
不管怎樣,手機行業(yè)爆發(fā)性增長期臨近尾聲,是守住當下市場還是激進地向市場發(fā)出進攻,攻守之間,每家廠商都在做出自己的選擇。
“T型”競爭
智能手機的增速在下半年大幅放緩。
根據工信部旗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fā)布的《2017年11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指出,今年11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4325.1萬部,同比下降20.7%;上市新機型77款,同比下降22.2%。
“智能手機行業(yè)不像往年那么快速地增長,原因在于大半年沒有技術創(chuàng)新的產品,刺激用戶的換機因素沒有那么強烈,并且,消費者的被動換機意愿也在下降。”吳強對記者表示,這種趨勢仍然會持續(xù),2018年的挑戰(zhàn)甚至會強于2017年,整體市場依然會略有下降。
調研機構GFK將目前的手機市場情況稱為T型格局。GFK稱,從某種意義上看,進入2016年下半年,中國手機市場資源快速集中,由原來的“倒三角”演變?yōu)?ldquo;T”型格局,即頭部品牌繼續(xù)擴張產品線,高中低價位全線洗牌,腰部品牌空間大幅壓縮,規(guī)模受限,小品牌產品與消費者形成斷層,渠道難以滲透,市場活力大幅減弱。
吳強認同T型結構的形成,并表示改變這種格局每一家都不能犯錯,并且需要再推陳出新做出些應對策略。
對于OPPO來說,強勢的線下市場是優(yōu)勢,而如何實現(xiàn)品牌升級成為過去一年多時間吳強思索最多的問題。在小米和華為等品牌的激進市場戰(zhàn)略下,OPPO希望探索一種“超級旗艦店”的模式,來更好地樹立OPPO的品牌形象。
吳強說,比如不設KPI考核,引入頂級設計師進行店面設計,并且開設更多的分享課程與消費者進行溝通,“摒棄”過去OPPO店鋪銷售“拉人”的“套路”,進行升級。雖然不知道會不會成功,但這是一個開始。
在龐大的銷售店鋪面前,OPPO希望保持一定的節(jié)奏進行“加減法”,優(yōu)化店面形象,但小米和榮耀等新興品牌卻在去年打響了一場關于渠道的爭奪戰(zhàn)。
“小米之家全年營收預計在60億人民幣左右,五年之內做到100億美元,還要增長10倍,是有機會的。”雷軍在深圳小米之家旗艦店開業(yè)后說。
經過兩年的打磨,團隊做出一套復雜的模型來考量門店的表現(xiàn),坪效、費用率、轉化率等。坪效是每平方米的效率,小米之家目前可以做到27萬元,在消費電子領域排名世界第二,第一名是蘋果,可以達到40萬元。
榮耀在線下的比例也開始穩(wěn)增,根據賽諾之前公布的數(shù)據,今年前八個月,榮耀線下與線上渠道占比已接近1:1。
向海外出發(fā)
海外市場也是頭部手機廠商爭奪的另一個市場。
在榮耀四周年慶典上,榮耀總裁趙明公開表示,三年進入全球前五大手機品牌,其中海外市場銷售占比從15%提高至50%。
全球前五大手機品牌,每一個出貨量都超過億級,榮耀50%的海外銷售占比,意味著榮耀未來三年海外出貨量將增長4000萬部以上,達到5000萬部的出貨規(guī)模,這顯然對任何一家手機企業(yè)而言都是一個難度很大的挑戰(zhàn)。但趙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國外市場是坑還是蛋糕,都要親身去試試才知道,海外市場是未來榮耀增長的基礎。
小米也在加快國際市場的布局。雷軍對記者說,2017年小米的國際業(yè)務成長了300%,而預計明年也會達到100%。
“這幾年我們的國際化之路突出了重點,比如印度一定要拿到第一,我們用了三年做到了,并且也進入了歐洲等市場,我們在東歐已經排到了第四位。”雷軍對記者表示,為了進一步開拓市場,這個月的下旬他會在印尼待一段時間,而在9月份他已經在那個市場待了一周時間。
對于“蛋糕”很大卻競爭尤為激烈的美國市場,雷軍透露目前內部已經開始有相應的時間表。他表示希望在北美市場一舉成功,目前已經有一些小的產品在渠道、市場等多個方面進行實驗。
對于是否會采用同樣的方式進入海外市場,吳強表示目前海外市場的比例占OPPO的30%,擴張的節(jié)奏仍然會穩(wěn)步進行,不會貿然突進。
賈沫對記者表示,從海外來講,其實OPPO和vivo在東南亞和印度的發(fā)展一直可圈可點。但依舊像小米一樣集中在低端系列。在國內渠道成本高漲,市場飽和的情況下,出海成為企業(yè)擴大規(guī)模,維持增長的必經之路。但如何選擇進入的市場是廠商需要去權衡的。西歐北美等發(fā)達國家可以帶來更好的margin但是公開渠道占比有限。如果不能很好地與運營商展開合作,會入不敷出。選擇更切合自身渠道策略和產品的市場去嘗試最為穩(wěn)妥,比如小米ov在印度的發(fā)展,直接奪取了本土廠商份額。
CounterpointResearch智能設備及生態(tài)系統(tǒng)研究總監(jiān)閆占孟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每一家廠商都需要在衡量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后作出一定的選擇,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市場都是如此,激發(fā)更多的市場需求成為眼下國產手機廠商們的新挑戰(zhà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C114中國通信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