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例如摩拜和ofo)甚至共享汽車(例如togo)是時下比較火爆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但是真正重要的問題,也許不是去討論這些創(chuàng)業(yè)項目是否真的屬于“共享經濟”范疇,而是對未來即將發(fā)生的,更大范疇的,更具革命性的TaaS(Transportation as a Service,出行服務)做到心中有數。
TaaS是典型的技術驅動的行業(yè)顛覆性變革,其技術驅動力主要來自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技術、數字服務(地圖、智慧交通基礎設施)、聯網(電動)汽車這三大領域,目前Google、Uber、百度等互聯網公司,包括特斯拉以及奔馳、寶馬、奧迪、福特等汽車廠商都在紛紛加快自動駕駛和聯網汽車技術的研發(fā)、測試和商用進程,這一點從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技術芯片方案硬件提供商Nivida近年不斷翻翻來的財務營收就能看出。
目前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特斯拉明顯領先于其他汽車廠商和競爭對手(Uber前不久的自動駕駛測試車事故是個重大打擊),Google(包括waze等旗下應用)在地圖數字服務方面優(yōu)勢不可動搖,而Uber在大規(guī)模出行場景中的路線算法(主要應用場景是“拼車”)方面具有優(yōu)勢。
SAE自動駕駛技術的六級分類,特斯拉已經發(fā)布的AutoPilot2.0屬于第五級全完自動駕駛
從UberX到共享拼車,再到完全沒有司機的全自動駕駛,TaaS的發(fā)展可以分為三大階段,而自動駕駛技術的演進和普及速度,是決定和改變不同階段汽車TaaS市場競爭格局的關鍵變量,同時也是業(yè)界爭議最多,最“看不清楚”的問題,這也導致業(yè)界很難對整個TaaS大市場的演進速度進行準確判斷。
近日市場調查公司RethinkX推出的一份TaaS報告給出了一些大膽的預測,例如:(獲取報告原文請關注IT經理網微信號:ctociocom,后臺回復:TaaS預測報告+郵件地址)
到2030年,也就是自動駕駛汽車獲得法規(guī)準入后的10年內,95%的美國乘客里程都將由自動駕駛的電動汽車車隊提供,其背后的商業(yè)模式就是所謂的TaaS。
如果這份報告的預測結果(絕大多數乘客出行不選擇私人轎車)能夠應驗,那么意味著未來13年中,整個汽車行業(yè)將面臨天翻地覆的巨變,因為從福特T型車開始,整個現代汽車工業(yè)的商業(yè)模式都是建立在消費者購買私人汽車這一行為之上(B2C),如果大多數消費者放棄私人轎車,那么汽車制造業(yè)的商業(yè)模式將變成(B2B)。
如果由公司提供的自動駕駛車隊服務成為主流,對于整個交通業(yè)的影響會是怎樣的呢:報告指出:
自動駕駛車隊服務將把美國乘用車數量從目前的2.47億輛減少到4400萬輛,這個過程只要十年。更少的汽車意味著道路和停車場的雙重減壓。
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運維成本的大幅下降相比,單位距離用車成本的大幅下滑才是消費者全面轉向TaaS服務的根本原因(下圖)
此外,每年美國機動車事故死亡人數約3萬(編者按:與每年美國槍擊死亡人數接近,在中國機動車事故死亡率和人數要高得多),而過去五年中,自動駕駛汽車在數百萬英里的測試中只出現了零星的事故(包括特斯拉早期自動駕駛系統導致的死亡事故),如果自動駕駛技術和TaaS出行服務能夠在十余年內實現普及,那么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力將不可估量,根據摩根斯坦利的報告,TaaS出行服務的市場規(guī)模可高達10萬億美元,而特斯拉涉足的家庭能源存儲市場也高達2-3萬億美元。
IT經理網點評:雖然從經濟成本上來看,TaaS相比普通汽油汽車、電動汽車有著巨大的優(yōu)勢,但是,姑且不談自動駕駛技術的算法和技術成熟度,自動駕駛汽車還面臨消費者認可度、市場法規(guī)和信息安全三座大山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