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中美兩國元首夫婦在故宮博物院寶蘊樓茶敘時,特朗普使用平板電腦展示了其外孫女阿拉貝拉用中文演唱歌曲和吟誦古詩的視頻,開創(chuàng)了美國總統(tǒng)訪華“秀”中文之“娃娃秀”先例。這個“第一外孫女”中文流暢,字正腔圓,稚嫩中透著老到,獲得了習近平主席充分肯定!巴尥扌恪彪m屬國事訪問中的小插曲,但反映了中文在海外的持續(xù)熱度,折射著美國對中華文化的尊重和認同。視頻發(fā)布到網(wǎng)上之后,這個可愛的小姑娘在中國迅即躥紅,成為中國社交網(wǎng)絡里不折不扣的“小明星”。
阿拉貝拉的“出場”,讓人不禁聯(lián)想到許多大人物的名言“秀”。近年來,隨著中國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以及“東學西漸”的日趨深入,外國政要訪華“秀”中國名言儼然已成為提升自身文化內(nèi)涵的“標配”。法國前總統(tǒng)希拉克訪華演講時引用“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以此深刻闡明中法關系的重要性。梅德韋杰夫當選俄羅斯總統(tǒng)后在北京大學援引《道德經(jīng)》中的“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用典之深竟讓不少燕園名師為之驚艷。韓國前總統(tǒng)樸槿惠這位不折不扣的“中國文化粉絲”,在清華演講時旁征博引,開場白和結尾都使用了漢語,先是借用《中庸》的“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爾后又有的放矢地“大秀”源于《周易》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縱觀外國領導人訪華報道,美國歷任總統(tǒng)來華“秀”中國名言的例子是比較多的,前赴后繼,頗有將“秀”進行到底之勢。
一、娃娃“秀”:特朗普特有的“特權”
“名言”是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包括多種知名度較高的“言”,如格言、箴言、哲言、警句、詩詞、諺語、成語、典故等等。有時,這些不同“言”的內(nèi)涵外延并無質的區(qū)別。如名言、哲言強調出自名人(自然也是一人)之口,格言多是匯眾人之智,箴言通常源自宗教,警句或醒句則不太問出處。這些“言”分別側重說理、激勵、規(guī)諫、勸誡等不同功能,而且可以實現(xiàn)轉換。一些古老的名人名言,隨著時間的推移走入普通民眾,就泛化為諺語;結構簡潔的即變身為成語。例如,《論語》中的名句“溫故而知新”出自孔子之口,是標準的名人名言,也同樣被視為格言、警句、諺語和成語。此外,名人名言、名言警句、格言警句也;煊。同理,源于詩歌的名言,也存在如此泛化和轉換的情況。
現(xiàn)在讓我們來看看,與其他訪華的外國領導人相比,美國總統(tǒng)都“秀”了哪些名言?亮點何在?以下相互交叉的六個方面也許能給出答案:
全程“秀”。自中美關系正;詠,美國總統(tǒng)訪華引用中國名言已成了慣例,從尼克松的“首秀”到特朗普的“特秀”,都是屢試不爽。1972年尼克松引用了毛澤東《滿江紅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