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潛艇之父”黃旭華今年已93歲了,從青絲到白發(fā),他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核潛艇事業(yè)。在他過往的歲月中,有很多難以忘卻的時刻。他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潛艇,無聲,但力量無窮。今天,我們來聽一聽這位老人的述說,他這一輩子關于時間的選擇。
“再回頭 我還會選擇類似工作”
每天早上,黃旭華院士都會來到辦公室,盡管已是93歲高齡,他仍會工作一上午。
從1958年一直到今天,我從沒離開我的崗位。整個時間花在這上邊很有意思,無怨無悔。再回頭,我還是選擇類似這種工作。
從想當醫(yī)生到決定科學救國
在黃院士的記憶里,有這樣一些時間,難以忘記。
小時候,黃旭華想的不過是繼承父母的志愿,當一名好醫(yī)生,治病救人、救死扶傷。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為安心讀書,他徒步走了四天山路,腳都起了血泡,到了廣西桂林,然而想象中的凈土并不存在。
日本鬼子的飛機在上邊飛來飛去,我們就躲到山里面去。如果這一天警報不解除,就得在山洞里面餓一天,心里非常憤怒。
我問了老師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為什么日本鬼子這么猖狂,想登陸就登陸、想轟炸就轟炸、想屠殺就屠殺,誰給他的權力?第二個問題,為什么中國老百姓就不能安安心心地生活在自己的家園里邊,而要到處流浪、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第三個問題,中國土地這么大,我現在連一個安安心心讀書的地方都沒有,為什么?老師回答得很簡單,一句話,中國太弱了,太落后了,就要受人家的宰割,這是必然的規(guī)律。這時候我心里就開始想,我要科學救國。
后來,他進入了上海交大造船系。1958年,他被選中成為首批參與研制核潛艇的人員之一。
進入第一天我就下定決心,這一生要竭盡全力,就算鞠躬盡瘁,也要把核潛艇搞出來。
62歲親自帶隊 完成4小時下潛試驗
4小時,240分鐘,14400秒,無法預知成敗與生死的一場“大戰(zhàn)”,還需他身先士卒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