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9,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日韩免费,国产在线 永久免费,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网爆门事件

<ol id="3acob"><nobr id="3acob"><kbd id="3acob"></kbd></nobr></ol>

  • 
    
    <sup id="3acob"></sup>

  • <sup id="3acob"></sup>
  • 首頁 > 軍事 > 中國軍情 > 正文

    這個村辦小廠不得了:導彈發(fā)射核心部件也在這造(圖)

    文章來源:央視財經
    字體:
    發(fā)布時間:2017-09-16 10:43:46

      原標題:[揭秘]這個“村辦企業(yè)”不得了:導彈發(fā)射核心部件也在這里造!

      長期以來,軍工行業(yè)一直帶有強烈的計劃經濟時代烙印,形成了獨特的產業(yè)特點。如今,隨著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yè)準備進入軍工行業(yè)。

      企業(yè)家們普遍反映:“民參軍”利國利軍利民,絕對好事一樁,可究竟能不能“參軍”,最終還要看企業(yè)自身技術實力是否符合軍隊需求。今天我們先到江蘇常州的一家軍工配套企業(yè)看一看,這家企業(yè)原本只是常州農村的一個村辦小廠,但是如今,他們已經為中國最尖端的武器提供配套產品,他們靠的是什么樣的技術實力呢?

      潛心科研數十年 村辦小廠引全國關注

      9月1號,江蘇昌力科技有限公司的名譽董事長周寶昌來到了公司和員工們討論一個國家級軍工項目的實施情況。

      他們剛剛給一個軍工項目生產的超大矩形器材,屬于國家十二五規(guī)劃一項超高難度的科研項目,周寶昌他們花了4年時間終于攻克難關研制成功,就在幾天前剛剛通過了國家有關部門項目驗收。

      這個重點項目是昌力科技公司2013年開始投入研發(fā)的,周寶昌今年已經72歲,幾年前就已經退休,把這個由自己一手創(chuàng)辦起來的企業(yè)交給了年輕人去經營,但是他不愿意讓項目的研發(fā)產生停頓,經常帶領技術人員一起攻關,經過多年拼搏,如今,終于看到項目瓜熟蒂落,周寶昌倍感欣慰。

      上世紀80年代,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在江蘇興起,江蘇省常州市東周村的村民周寶昌發(fā)現當地一種煤礦用的管道快速接頭有大量需求,在村里的支持下,思維活躍的周寶昌帶領13個村民成立了一家鄉(xiāng)鎮(zhèn)小企業(yè),專門生產快速接頭,企業(yè)紅紅火火地辦了起來。

      1984年,和煤礦打交道的周寶昌發(fā)現,由于木材短缺,國內很多煤礦正在把支撐坑道的木材淘汰掉,換成了鋼管,一時間,鋼管供不應求,全國有70多家企業(yè)都做這個還來不及。

      看到了商機,周寶昌開始給生產冷拔鋼管的廠家生產配件,訂單一下子涌進來,最火的時候,廠門口等著拉鋼管的卡車排成長龍,但是周寶昌并沒有就此滿足,因為這種鋼管技術含量低,很容易被其他廠復制,他必須尋求新的突破。不久,周寶昌從煤炭科學研究院得到了一個信息,可以從德國引進生產冷拔機的技術,但是需要投資150萬元,這筆錢在當年是一個巨大的數目。為此周寶昌專門算了一筆賬。

      江蘇昌力科技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周寶昌:一噸鋼材如果說是粗加工只能做28根,一噸料下28只,通過拉拔過以后可以將近40只 。

      當時冷拔機在國內還是個稀罕物,周寶昌認定這種設備在國內的前景,他決定放手一搏,于是,周寶昌把廠里的資金加上借款湊夠了150萬元,從德國引進了先進的冷拔技術,經過半年多的鉆研摸索,他們企業(yè)終于制作出了第一臺冷拔機。可冷拔鋼管都沒生產出來,就有一家國內企業(yè)找到周寶昌,想出270萬元買下這臺冷拔機。

      聽說有人要買走他們花費了巨大了時間和精力研制出來的冷拔機,廠子里上上下下都提出了反對意見,不能把下蛋的母雞賣掉。

      周寶昌卻不這樣認為,只要有了生產技術,他們可以再做出一臺更先進更完善的冷拔機。就這樣,在大家的反對聲中,周寶昌賣掉了第一臺冷拔機,同時開始生產新的加長型冷拔機,他們的第二臺冷拔機以320萬元的價格賣了出去,此后,昌力科技公司一邊生產冷拔機,一邊致力于冷拔鋼管精密加工的研究。

      1998年,國外一家生產裝載設備的企業(yè)為了降低成本,需要將應用在中國的設備全部國產化,其中,油壓缸是最關鍵的部件,而油壓缸的生產又需要精密的冷拔鋼管,他們找到了昌力科技公司尋求合作。

      姚冬成那時候是一名剛剛畢業(yè)來到昌力公司工作的大學生,剛參加工作,他就接到了研發(fā)生產油壓缸的任務,做油壓缸最難的就是環(huán)形焊接。

      江蘇昌力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姚冬成:當時在國外,靠機器人來焊接,咱們國內當時還沒有機器人,當時引進一臺焊接機器人要將近200萬人民幣。

      為了解決環(huán)形焊接,昌力公司和國內一所大學合作,共同研發(fā)了一套半自動的焊接設備,經過技術人員一年多的反復調試終于獲得成功,并在一個展會上展出了自己研發(fā)的油壓缸和冷拔鋼管。這時候,國內一家軍工科研機構看到了他們的產品,發(fā)出了邀約,希望昌力能夠給他們生產導彈發(fā)射系統的核心部件。

      姚冬成:精度首尾的一致性,當時的指標是1絲,尺寸公差是0.02毫米,這個什么概念呢,就是精度要控制在頭發(fā)絲的差不多四分之一,但是兩端的誤差,是頭發(fā)絲的七分之一。

      他們要配套的這個軍工產品在運動的時候要達到每秒30米,如此的精度和強度,當時在國內用傳統工藝很難做到,在世界上通過冷拔技術實現這一技術的也只有美國和韓國,這給昌力公司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然而周寶昌卻毅然接下了這個訂單,他希望自己能給國防事業(yè)做點事。

      軍工領域的部件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周寶昌用10年的時間和廠里的技術骨干潛心研究這一產品,2008年,產品終于通過了驗收,開始批批量生產。

      姚冬成:雖然這個過程比較長,但是我們通過多年的配合,我們把軍用產品的質量體系,我們也掌握了,也學到了質量控制管理這一塊,軍用的質量控制與管理,這么多年下來,我們軍用產品這塊,沒有出過一次質量問題。

      2013年,周寶昌聽說國家十二五規(guī)劃的一項軍工科研項目遲遲無人投標,他發(fā)現這個產品依然需要自己掌握的液壓缸技術,周寶昌決心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們參加了投標,并拿下了這個十二五規(guī)劃的軍工項目,但是這項技術的研發(fā)卻是異常艱難。

      姚冬成:整個直線度要控制在2毫米以內,整個的尺寸公差要控制在0.01毫米這個范圍,頭發(fā)絲的七分之一,幾百米長的東西,這么高的精度,當時用別的工藝,我們覺得很難達到。

      4年的時間,光各項試驗就做了6000多次,他們的產品終于完全達到了全部技術指標,前不久剛剛通過了驗收。

      他們生產的另一種產品油氣混合高速緩沖器,可以達到每秒90米的響應速度,已經達到了國內最高水平,這種緩沖器可以廣泛應用于多個領域,除了軍用車輛、裝載設備之外,民用市場的豪華越野車也開始裝配這種緩沖器。這是昌力科技在2006年開始研發(fā)的一項新技術。產品一經推出,很快就引起了國內市場的轟動,除了民用汽車領域的訂單之外,國內軍工企業(yè)也找上門來尋求合作。

      從2007年至今,昌力公司承擔的國家科研任務達到了數十項,擁有流體傳動、液壓阻尼、超常性加工、金屬熱成型等多種專項技術,同時,公司的業(yè)務重心逐漸從民品過渡到了軍工領域,目前的軍工產品達到了95%以上。

      昌力公司的快速發(fā)展帶動了常州市一大批企業(yè)投入到軍工領域,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多次提出進一步做好軍民融合深度發(fā)展的命題。當地也加快了軍民融合的發(fā)展步伐,成立了軍民融合發(fā)展協會,目前,擁有軍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yè)達到了50多家,還有70多家企業(yè)正在申報相關資質。

      江蘇常州經濟技術開發(fā)管理委員會主任周永強:我們也是整體性的,主動的對接國家的一些軍工采購的體系,跟這個系統掛上鉤,了解軍工采購的需求,同時我們把自身的地方的工業(yè)企業(yè),進行梳理排查,就是我們地方的工業(yè)企業(yè)的產品分類,哪些是我們具有的,或者是我們通過一些再開發(fā),能夠跟軍工采購進行對接上去。

      民營企業(yè)研發(fā)上線軍用衛(wèi)星電話

      不只是常州,借軍民融合的東風,很多地方都根據地方工業(yè)特色成立了軍民融合發(fā)展協會,幫助像昌力這樣有好技術的公司對接軍工項目,辦理軍工生產需要的“四證”,大家的共同目標就是激發(fā)民間智慧,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接下來我們要去的是江蘇的另外一家民營企業(yè),這家企業(yè)剛剛用我們國家自己的北斗衛(wèi)星網研制出了軍用衛(wèi)星電話。

      9月5號,江蘇樂眾信息技術公司的董事長陳學強正在和工程師一起測試他們公司剛剛研發(fā)成功的衛(wèi)星電話。連上衛(wèi)星之后,陳學強撥通了一位同事的普通移動電話。這是衛(wèi)星電話研制成功后,陳學強和同事做的第五百次測試,回到實驗室,陳學強和其他技術人員通過頻譜儀進一步分析問題。

      陳學強他們所研發(fā)的衛(wèi)星電話是我國在2016年8月首次發(fā)射衛(wèi)星移動通信系統天通一號01星之后面向終端市場的應用。目前產品已經完成定型,正在進行細節(jié)上的處理。

      樂眾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學強:開發(fā)衛(wèi)星終端的項目,第一需求是我們的國防,肯定是軍工來需要,這個方面我們產品的標準肯定是按照軍工的標準去做的,因為這個衛(wèi)星30%是軍用,肯定是優(yōu)先保證軍用的開發(fā),然后我們的滿足軍工的要求去做這個事情,然后市場國家也有自己的規(guī)劃,就是我們國家大量的漁民,防震救災也需要這個衛(wèi)星通訊這個設備,所以說我們也看到了這個市場。

      2010年,陳學強和他的同伴劉洋離開了原來的供職的電子科技企業(yè),一起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公司,兩個通信技術專業(yè)出身的人在公司創(chuàng)立之初做的是手機方案設計。

      陳學強:我們當時在手機那個時候,大概是3G剛剛起步,智能機剛剛從中國開始發(fā)展的時候,我們當時的經營狀況應該還是比較理想的。

      但是好景不長,隨著智能手機時代的到來,手機生產領域展開了殘酷了競爭。用陳學強的話來講,當時已經陷入了“紅海競爭”,毛利率越來越低。

      樂眾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洋:2014年以后,我們覺得公司應該有一個更好的一個平臺,可能接下來5到10年是我們生根的一個領域。

      沒有利潤,陳學強和劉洋不得不重新規(guī)劃企業(yè)方向。由于幾年來,他們公司在通信領域積累了不少經驗和技術,也擁有一支研發(fā)隊伍,因此,兩人決定圍繞移動通信領域,開展新的業(yè)務。

      此時,正值我國大力發(fā)展自主研發(fā)的衛(wèi)星移動通信系統,陳學強他們公司憑借過硬的技術,也參與到了其中。

      當時國際上已經運營的衛(wèi)星通信系統是國際海事衛(wèi)星系統,為了研發(fā)中國自己的衛(wèi)星通信系統,陳學強他們需要配合天通一號衛(wèi)星和上游的芯片公司,生產出終端設備,也就是可以應用于軍事領域和民用救援領域的衛(wèi)星電話。

      劉洋:我們國力強盛的一個表現,就是我們要做更好的電信基礎設施,不光是地面,還有海基,還有天基,現在這個衛(wèi)星就是,很棒的一個能夠推廣廣泛領域的天基系統。

      從2014年底到2016年10月份,經過兩年的努力,他們突破了射頻技術、高低溫極限等方面的技術難點,完成了終端產品的研發(fā),終于生產出了第一臺衛(wèi)星電話,并正在進行最后的測試,相信不久以后,我們就能看到衛(wèi)星通信終端的單兵裝備。與此同時,他們也已經和電信企業(yè)進行合作,生產民用衛(wèi)星電話,今年年底,民用衛(wèi)星電話即將交付使用。

      劉洋:因為我們確實是經過軍品的質量體系,和研發(fā)這個過程,這樣它整個帶來終端的可靠性和防護性能,還有包括通信能力上的話,這個應該遠遠領先于普通市面上的產品,所以反過來,我們做的軍對我們的民,有很大的促進,我們把軍的體系和能力帶過去,對這個行業(yè)可能會帶來顛覆性的變化。

      [半小時觀察]

      采訪中,我們發(fā)現民企的潛力和活力不可低估,從國際市場來看,軍工實力位居全球首位的美國,他們的軍工企業(yè)中近90%都是私營企業(yè),軍民融合高度發(fā)達。在我國,隨著軍民融合成為國家戰(zhàn)略,“民參軍”的隊伍也越來越壯大。不過在這里我也要做個提示,目前“民參軍”基本上都是“三自企業(yè)”,就是自籌資金、自主研制、自主開發(fā),風險不小,“入行”要謹慎。在“民參軍”熱中也要有自己的冷思考,科學評估,不要盲目上項目。  

    發(fā)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fā)表
    首頁推薦
    熱門圖片

    新聞熱點

    2016-07-19 13:02:28
    2016-07-23 09:38:13

    新聞爆料

    圖片精選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