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時報》6日晚報道稱,盡管中方言辭憤怒,但印度安全部門相當確定中國不想開戰(zhàn),甚至連一次小型的軍事行動都不會有。
中國當然不想開戰(zhàn),希望挽救和平,中印兩國能友好相處。關于中國的這一意愿,還用說嗎?但是如果印度軍隊賴在中國土地上不走,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我很驚訝印度安全部門會有這樣的判斷,還向媒體打保票中國不會采取軍事行動。新德里不是做最壞的打算,而是教印度國民一起做最好的打算。印度政府是個教會嗎?他們這是帶著印度人民一起念經(jīng)呢嗎?
1962年印度就不斷在兩國邊界地區(qū)挑釁,尼赫魯政府當時堅信中國不會反擊。那個年代中國國內(nèi)剛經(jīng)歷過大躍進和嚴重自然災害,蔣介石在東南沿海叫囂反攻大陸,北京與華盛頓處于敵對狀態(tài),中蘇關系也開始破裂,尼赫魯政府覺得北京內(nèi)外交困,無力同印度開辟新戰(zhàn)線,徹底低估了中國政府捍衛(wèi)國家領土主權的決心。
55年過去,印度政府依然這么天真。教訓在這個國家存續(xù)不了半個世紀的長度,他們圍著火堆唱兩支歌就全忘了。
通常來說,不會有一個政府敢針對強鄰這樣冒險,F(xiàn)在全印度都知道了,他們的軍隊越過了邊界,處在他國領土上,盡管新德里宣稱那里是中國與不丹的爭議地區(qū)。隨著戰(zhàn)爭風險加大,印度輿論也越來越清楚,印度軍隊不敵解放軍,一旦開戰(zhàn),印軍戰(zhàn)敗將是高概率事件,而非之前印媒吹的那樣,印軍在邊界地區(qū)“占有優(yōu)勢”。
印方的希望現(xiàn)在完全寄托在中方出于戰(zhàn)略顧慮而不想開戰(zhàn)上,比如他們認為美國有可能支持印度,會給中國造成巨大心理壓力。然而新德里看來搞不懂中美大國博弈的性質(zhì)以及這類戰(zhàn)略牽制的含義是什么,他們以為華盛頓如果屆時發(fā)個偏袒印度的聲明,派美國軍艦在印度洋上走個秀,就可以像發(fā)功一樣影響中印邊界的戰(zhàn)局。印度人大概指望蜘蛛俠、蝙蝠俠還有美國隊長都一個跟頭翻到喜馬拉雅山,幫他們打中國人。
法理和道義,印度已經(jīng)輸了,力量對比上他們又差一大截,中印軍隊在洞朗對峙的結局已經(jīng)確定了。或者印軍自己無條件撤走,或者解放軍把他們趕走,還有就是就地消滅他們,這是通往印軍干凈、徹底離開中國土地這一唯一結局的不同道路,中國遲遲沒動手,是在幫助新德里做出理性選擇,而非中國“不敢動手”。
如果新德里真的堅信中國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采取強力行動,那么他們分析所依據(jù)的就不是國際政治和軍事學中廣受認同的那些條件,而是印度人自己信奉的某些形而上的東西。真是那樣的話,莫迪政府就將聽不懂中國的語言,并且拒絕來自不斷升級局勢本身的警告。那么中國對印度新的自衛(wèi)反擊就很可能無法避免了。
中印軍隊對峙拖了近兩個月,世界看到了中國對和平的珍惜,也逐漸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同在這段時間,中國民眾適應了國家面對的風險和不確定性,等于是確認了交給中國政府采取各種手段解決這一危機的全權。而印度方面的意志在動搖,政府和軍隊在自找麻煩的事實逐漸被公眾知曉。這段時間沒有白過,中國處置這場危機的綜合動員和各種準備實際上都往前推進了。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