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曉笛]
臺灣名嘴邱毅不久前在網上發(fā)文稱,蔡英文搞“臺獨”,是臺灣并入日本的前奏,并呼吁蔡英文不要忽悠臺灣年輕人當炮灰。
這個論斷多少有些危言聳聽,除了被臺灣警察認定為詐騙集團的“臺灣民政府”,多數臺灣人都將回歸日本視作十分荒唐的事情。對臺灣人而言,歷經他們所謂“400年殖民史”的傷痛后,最大的夙愿是追求自身的獨立自主!芭_獨”是一回事,和日本“再統一”是另一回事。不做臺灣人,而去做日本人,顯然是對最高目標的倒退。筆者就曾在FB某論壇上,見證“本土臺獨主義者”和“親日臺獨主義者”之間的言論交鋒。
但不得不說,邱毅言論中所呈現的“戀殖”是一個事實。戰(zhàn)后七十余年,臺灣普通百姓雖然不會自賤到將自己和日本化為一體,但全社會中的“媚日”、“哈日”情結卻深根于心中。
這些情結談不上是某種價值取向,卻也在影響著臺灣人的生活方式。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臺灣民眾的捐款數額超過其他93個國家和地區(qū)之總和,居世界第一。在“去中國化”的敏感時刻,這樣的集體無意識或許不可避免的成為讓人放心不下的群體性情感,“本土化”訴求和“日本戀殖”交織在一起,有時候的確很難辨析其中的微妙之處。
戀殖中的皇民
講到臺灣的“戀殖”,很容易讓人想到在臺灣的“皇民”,他們屬于戀殖中極端的一支。在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中,柯文哲就曾被連勝文老爸攻擊為皇民后裔。其實“大連艦隊”用這樣的方式攻擊對手,多少找錯了方向,也自然引起不少選民的反感。因為柯文哲代表著臺灣社會當下對日本喜愛的集體無意識,以及在經濟不景氣情況下,族群問題在臺灣政治中的熱度衰退。
但柯文哲的確是個“皇民”,他不僅有“青山文哲”這樣一個“優(yōu)雅”的日本名字,還以“殖民地進步論”而聞名遐邇。只是相對于李登輝,柯文哲在自己的價值取向問題上更務實一些,會觸到霉頭的,他不做,因而能成為“雙城論壇”的座上賓。
從立場、情感和成長背景來看,李登輝才是名副其實的“皇民”。他以當過日本兵為豪,可以將釣魚島拱手讓給日本。在排除推動民主化這樣一個光輝業(yè)績的前提下,多數臺灣民眾會承認,當年的確選出了一個日本人來當臺灣的“總統”,這個日本人在推動“臺獨”的同時,還帶來了對宗主國的迷戀。而他的愛徒蔡英文執(zhí)掌臺灣后,在行動上基本完全復制了李登輝對日本的特殊情感,縱然她嘴上很少說話。
中學時練劍道的李登輝,其日本名字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