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注定不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
2017年,新高考(精品課)改革風起云涌,教育部長又一次吹響“課堂革命”的號角,核心素養(yǎng)也在2016的喧囂過后,從爭辯、質疑進階到“在探索中前行”。
而如火如荼的中國基礎教育改革,并非孤軍奮戰(zhàn),回望短短幾年間,一場跨越國界的、全球化的教育變革轟轟烈烈而來,且勢不可擋……
首當其沖的,是被譽為世界第一的芬蘭教育,宣布以“學科融合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這甚至一度被誤讀為“第一個廢除學科的國家”;在日本,為實現(xiàn)教育2030各項發(fā)展目標,正在貫徹以“學習三要素”為核心的課程改革;在英國,擬推動“精英教育”的同時,也在不斷向中國數(shù)學教學模式取經(jīng);在美國,通過反思教育改革得失,從“不掉隊”到“都成功”,提出了對基礎教育發(fā)展方向的新訴求……
這是一場不能置身事外的教育變革!
當我們站在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yè)革命入口,豁然發(fā)現(xiàn),過去沒有任何一代人,經(jīng)歷著我們這樣的時代劇變?萍几锩鼇淼萌绱藙×叶该,人類歷史的車輪,仿佛被安裝了超時空加速器,以近乎穿越的速度奔向未來。
教育行業(yè)之變革,甚至不能定義為一場主動的革命,就像傳統(tǒng)行業(yè)遭受互聯(lián)網(wǎng)的侵蝕與替代,傳統(tǒng)教育學科在人工智能的“降維攻擊”之下,有多少門類失去了立體而實際的價值,重構與創(chuàng)新,這是當今時代強加于教育的使命和挑戰(zhàn),這是一場面向未來的革命。
時局如此,教育者當如何自處?!
學校,仍然是這場革命的主陣地。
而我們需要深思,學校在未來教育中該扮演怎樣的角色?學校的功能是什么?學校培養(yǎng)人才的目標又在何處?
學校,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場所,21世紀蓬勃的科技推動力,使有限的傳授已無法滿足社會飛速發(fā)展下人類的生存需求,學校必將“為理解而教”。
學校,不再僅僅是知識學習的加工廠,能力培養(yǎng)將伴隨終身,當個性化學習變?yōu)槿祟惏l(fā)展的基本需求,教育周期將極度彈性化,學制將會消亡,學校所提供的服務要從“電影院形態(tài)”向“超市形態(tài)”轉變。
學校,不再僅僅是為了提供文憑,在新科技時代,人類的物質生活水平差距會日益縮小,如同中國優(yōu)越的90后一代人,傳統(tǒng)功利的目標和欲望逐步轉變,人類勢必對精神世界有更高的追求,學校更應幫助學生找到生存的價值、生命的意義。(注:關于學校的思考,部分觀點參考《開放教育研究》2017年8月 第23卷第4期)
當學校被人類發(fā)展需求重新賦能,學校所面臨的,無疑是一場顛覆式的革命,這場重構將讓校長們壓力山大,就如同清華附小的“蘇軾大數(shù)據(jù)”事件,它所引發(fā)的不僅僅是一場“酸葡萄”或“大力丸”的鬧劇,它背后凸顯的是一次“心靈的革命”、“觀念的革命”、“技術的革命”、“行為的革命”!
創(chuàng)新,是學校重構過程中唯一的救命稻草。
顧明遠告訴我們,重構與創(chuàng)新,是讓教育回歸它的本質——尊重生命、尊重平等、尊重公正,使人們過上幸福而有尊嚴的生活。
劉長銘告訴我們,重構與創(chuàng)新,是教育者要以“厚其積儲以大效于世”的心態(tài)培養(yǎng)學生,無論是一百年前還是遙遠的未來,教育始終要培養(yǎng)服務于社會的人才。
王殿軍告訴我們,重構與創(chuàng)新,是要改變以成績?yōu)槲ㄒ欢攘浚D向以綜合素質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
褚宏啟告訴我們,重構與創(chuàng)新,是改變過于重視強化基礎知識、重視記憶能力的教育方式,創(chuàng)新主導將替代以分數(shù)掛帥。
鐘秉林告訴我們,重構與創(chuàng)新,是用正確的教育觀、價值觀看待改革,教育想要變革,思想就要先行一步。
在這一場深刻的科技、產業(yè)、社會變革中,教育需要“校長智庫”們指點江山。這些從一線教育者視角出發(fā),自下而上、基于實踐基礎上的理念引領,彌足珍貴。
在未來教育新的征途上,校長派•校長智庫已意識到、甚至觸摸到了未來教育應該發(fā)展的方向,但不可否認,今天的中國教育在我國很多省份仍帶有濃郁的應試教育痕跡。我們并不排斥應試教育本身,但我們訝異那些陳舊的人才觀、質量觀、學生觀,我們痛心綜合評價制度缺失對學生的負面影響,我們遺憾不能讓更多學生享受到最優(yōu)質的教育,我們鄙夷利益大于育人的辦學方式,我們嘆息那些沒有溫度的教學,我們擔憂人才培養(yǎng)模式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我們焦急地期盼著,中國教育能夠成為世界優(yōu)質的教育體系之一!
而想要改變這些,只有匯聚更多人的力量,只有把最頂尖的教育思想傳播到每一個基礎教育需要的地方。
2017年第二屆學校(基礎教育)創(chuàng)新研討會(簡稱“校長大會”),正誕生于這樣的背景下,作為教育部基礎教育領域唯一年度公益校長大會,其意義與價值不言而喻。
我們期望通過這樣的公益校長大會,匯聚教育界最頂尖的校長、專家,組成強大且權威的“校長智庫”,為教育者指點江山,規(guī)劃未來學校的構建模式,探尋未來課堂的改革方向,引導未來校長的專業(yè)成長。
我們期待,當學校管理者面臨教育重構與創(chuàng)新的困惑時,他們將因“校長智庫”的存在,不再焦慮和無措,因為在他們前行的道路上,始終有智者同行。
當然,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樣的公益校長大會,校長派能夠成長為全國最大、最專業(yè)的校長智庫平臺,成為未來校長成長道路上的助推器,成為構建未來學校道路上的磚瓦,成為未來教育變革的發(fā)聲地,與眾校長一起攜手,成為中國教育改變的力量!
我們相信,學校里的革命序幕剛剛開啟,有重構與創(chuàng)新,也會有毀滅與涅槃。
這,或將是一場永遠的革命。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