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題目:Time Out or Burn Out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作者:
William Fitzsimmons
Dean of Admissions and Financial Aid, Harvard College
哈佛學院招生和助學辦公室主任威廉•菲茲西蒙斯(WilliamFitzsimmons)
Marlyn E. McGrath
Director of Admissions, Harvard College
哈佛學院招生辦公室主任馬林•E•麥克格拉斯(MarlynE. McGrath)
Charles Ducey
Adjunct Lecturer in Psychology, 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Education
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心理學特邀講師查爾斯•杜西(Charles Ducey)
譯者|常夢秋
瓜媽的話:公司的會計跟我分享了5歲兒子的每周日程:私立幼兒園中班,(三輪面試才考入),除了每天上幼兒園之外,還要參加5種課外補習班:英語(精品課),畫畫,國際象棋,編程和一個培訓說話表達的課。幸好愛心滿滿的爸爸用盡各種方法讓孩子保持興趣,目前狀態(tài)還不錯。媽媽說:“不學不行啊,有很多其他5歲孩子超牛的,什么都會”。說得我頭大,一個30多歲在上海掙扎于工作和孩子之間的媽媽多不容易啊。
另一個生意做得很大的企業(yè)家,原來女兒學習不好,老師經(jīng)常找她說: ”你把女兒領回去吧“。她就會苦苦哀求:”再給孩子一個機會吧”。 去年狠心把女兒送出國讀9年級,一年多之后孩子脫胎換骨,學習好了,也自信懂事了。這位媽媽也是絮絮叨叨,如數(shù)家珍地跟我說女兒現(xiàn)在的好。
兩個例子有些極端,但也比較典型。在“精致教育” 下的小孩子們,10年之后,會不會還會有人被學校的老師“勸退”呢,還是個個都能長成身懷絕技的天才?
美國教育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文中的作者們,積累10年的觀察告訴大家:讓孩子喘口氣,非凡成就來自他們自己找到的節(jié)奏。
大學招生辦公室的招生官們,尤其是受理過當今這代學生的父母們的入學申請的招生官們,更能以獨到的視角真切地觀察到這兩代之間存在的諸多差異。
當今這代學生所承受的壓力比他們父母那代要大得多,為此很多人都表示過擔憂。被大學錄取等同于通過得到“對”的大學的文憑,來獲取成功的機會,這一想法在當今的學生群體間日益盛行。“名校”被認為是造成此問題的原因之一,因此,作為哈佛學院招生官們的我們,希望盡最大努力幫助招收上來的學生最充分地利用機會,避免出現(xiàn)被頻繁爆出的“累垮”現(xiàn)象,因為那將阻礙學生充分挖掘自身潛力。
當然,驅(qū)使當今許多學生不斷向前的因素還有很多很多,追求上名牌大學只是其中一個。二十多歲的千萬富翁,運動員和流行歌手們的天價薪酬,首席執(zhí)行官們令人震驚的巨額報酬福利等,都刺激著人們瘋狂地追尋上述吸金職位或成功機會。當今的學生(還有他們的父母)都在拼命向這些終極人生贏家和這些人不合理的報酬看齊,比以往任何一代學生(和他們的父母)都來得狂熱。
壓力從很早的時候就產(chǎn)生了
贏得人生大獎的戰(zhàn)斗從孩子很小時就已經(jīng)打響了,近期公布的一些報告甚至聽上去都令人難以置信。比如說,讓嬰兒沉浸在古典音樂中以提高他們的智力,用電腦和“益智”玩具將路還走不穩(wěn)的小孩團團包圍,一些“磚家”還向父母們灌輸如果不遵照成堆制定好的策略教育孩子的話,家里的娃到三四歲后就會逐漸落后于同齡人而且無藥可救了。
家長們花大價錢聘請顧問幫自己家路還走不穩(wěn)的小孩備戰(zhàn),決定孩子是否能被“對”的學前班、幼兒園或小學錄取的“決定性”面試以及對小孩子玩耍時的觀察,而只有進對了學前班、幼兒園和小學才能確保孩子能進“對”的初高中、大學、研究生院,乃至繼續(xù)攻讀更高的學位。這些顧問會教小孩如何在面試過程中和面試官保持眼神上的交流,之后在面試官觀察自己玩耍時,如何在展現(xiàn)出領導才能的同時不忘與其他小朋友分享。進入學前班、幼兒園和文法學校的競爭可謂超乎想象的激烈,數(shù)據(jù)表明錄取率甚至低于哈佛大學的錄取率。
而一旦進入了“對”的學校,學生會被學校老師、校外家教老師推著往前走。如果學業(yè)上出現(xiàn)困難,家長還會請來學習專家教他們?nèi)绾斡米罡咝У姆椒▽W習。制定好的學習時間表和大量操練讓學生不光白天要在學校學習,回到家還要學到深夜。即使父母的初衷再好,對學生來說這也是一種嚴酷的壓力。其實,大多數(shù)父母都是為自己家孩子好,擔心他們會被其他表現(xiàn)更優(yōu)異的同齡人比下去。
過去,體育、音樂、舞蹈和其他消遣活動都是大受孩子們歡迎的休閑方式,是用來放松和解壓的時間。但現(xiàn)在情況大不一樣了:訓練孩子從事前述活動都是為了爭取大學獎學金或?qū)I(yè)合約。因此,孩子必須從小就開始訓練,甚至一上小學就得開始。請專業(yè)老師輔導、參加相關主題夏令營,參加每周訓練和比賽占據(jù)了孩子太多時間,幾乎是他們?nèi)康男菹r間。甚至連“玩耍時段”也常常會被事先規(guī)劃好,就只能和“志趣相投”的有益玩伴一起參加指定好的某些“具教育意義”的活動,F(xiàn)在的孩子已經(jīng)不知道暑假為何物了。每天的快節(jié)奏已經(jīng)不允許現(xiàn)在的孩子們簡簡單單無憂無慮地“只做個孩子”了,甚至給這些孩子長成大人的時間也少得可憐。
初高中的快速軌道
上了高中,壓力驟增。學生開始專注于參加某一項活動,甚至會為此而干脆放棄對其他所有項目的追求。學生開始用自己選擇的領域來定義自己,例如運動員、舞者、音樂家等等,他們的目標是要將自己新發(fā)現(xiàn)的天賦發(fā)揮得更加完美。
美國兒科學會曾發(fā)出警告,指出讓孩子過早地專修某項體育運動可能給孩子帶來生理和心理上的傷害。每誕生一個成功的運動員,背后其實都有不計其數(shù)的失敗案例和慘痛教訓。一些學生花在專修項目上的時間竟然與花在學業(yè)上的時間一樣多。他們所在的運動隊幾乎每天都要參加比賽或練習,整個周末還都要用來參加客場比賽,整個暑假和其他假期還要用來參加其他全國性或國際性賽程。那些真的想成為職業(yè)運動員或音樂家或舞者的學生,甚至可能因某校專修項目較強而不惜離家千里轉(zhuǎn)校就讀,即使這所校的學術水平較低。
此外,學生面對的學業(yè)要求也十分嚴格。初中一開始就必須接受家教老師的訓練,還要開始備戰(zhàn)SAT考試(俗稱“美國高考(精品課)”)。到了高中階段,備戰(zhàn)SAT考試儼然已經(jīng)變成了一部分學生的生活方式,他們拼命苦學,夜晚和周末都不眠不休。一位“對”的能輔導出成績的SAT老師一個小時的收費可能就高達幾百美金,還能在暑假期間住在被輔導學生的沙灘別墅里或住在附近。專門在暑假期間開辦的SAT“補習學校”越來越多,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普遍現(xiàn)象,而一些頂級的預科學校和大學也會開辦的暑期學;蛳募菊n程給學生補習SAT,甚至連有些初中也開始開辦這類課程。
追尋“對”的大學
專業(yè)的大學申請顧問(不管是獨立顧問還是學校聘請的顧問)都會在很早時就出現(xiàn)在學生身邊,甚至早到初中時就會介入,開始指導學生的專業(yè)課程和課外活動以便他們能進入“對”的大學。最好的結果就是,這些顧問給出的建議能幫助學生評估自身才能、目標,還能幫助他們做出一些真的能改變命運的“中期修正”。
然而,如果抱著懷疑的視角看,這些建議只是在操控學生,讓他們參加海外旅游,社區(qū)服務或其他活動,只為給大學申請論文或在大學申請面試增色。這類服務的要價可能高達上萬美元。這些協(xié)助學生準備大學申請的服務有的還合情合理,但有的簡直就是粗制濫造或抄襲模仿。一些所謂套餐服務會拿錄制好的大學申請模擬面試或帶領學員參觀各個大學作為宣傳噱頭。
從九年級(“不收取額外費用從七年級或八年級”)開始的一系列服務的要價竟超過了3萬美元。此外,還包括其他一些更具體的服務項目,例如提供包括“頭腦風暴和必要修正”服務的論文評述服務等。這些咨詢服務加重而非減輕了來自學校、社區(qū)和家庭生活的壓力。而這些咨詢服務的“產(chǎn)品”,如一些過于流暢的論文,甚至反而會降低學生的錄取率,因為這種論文在大學招生環(huán)節(jié)中很容易就能被看出來。
人們通常認為競爭名校錄取名額是導致我們所觀察到的壓力的元兇,但在我們這些從事大學招生工作的人看來,大學只是眾多想要快速成功的人想實現(xiàn)的目標之一。“學歷”要求的不斷提高進一步加大了壓力,同時也增大了風險。進入所謂“對”的大學之后,“對”的研究生院以及找到“對”的工作則相繼成為人們追求的下一個目標。許多人認為在進入“對”的研究生院,找到“對”的工作后便更有可能讓他們居住在“對”的社區(qū),之后就能開始養(yǎng)育他們的下一代了,而為了完成這項艱巨的使命,他們很可能需要跨越過更多障礙。
負面影響
面對當今快節(jié)奏的成長步伐,一些學生明顯被重壓壓得喘不過氣來,繼而開始酗酒或開始做其他一些自我毀滅行為。為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需求,初高中和大學中的咨詢服務也越開越多。如今,就連那些最成功的學生,那些斬獲各類大獎的“好學生”也會退一步反思一路走來的種種,懷疑自己付出的這一切是否值得。那些三四十歲的專業(yè)人士,例如醫(yī)生、律師、學者、商人等有時會覺得自己好像稀里糊涂地贏了這場令人困惑的人生訓練營。
有人說他們之所以從事現(xiàn)在所從事的職業(yè)完全是出于滿足其他人對他們的期望,還有人表示他們糊里糊涂地就從事了自己現(xiàn)在所從事的職業(yè),從來沒停下腳步思考過自己到底喜不喜歡這份工作。這些人通常會說他們錯過了自己整個青春年華,也從沒能活在當下,而是永遠在追求未來某個虛無縹緲的目標而已。
一些早期補救措施
為了改善現(xiàn)狀我們能做些什么呢?幸運的是,這代快節(jié)奏成長的年輕人們自己就給出了減壓和避免累垮的主意。從大學申請論文、大學申請面試,和目前正在上大學的學生交談和咨詢中,以及和老校友的討論中不難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許多學生都已經(jīng)意識到了“喘息”的重要。
可以選擇各種各樣的“喘息”方式,而“喘息”的時間可以很短也可以長達一年甚至更長時間。這種“喘息”可以是事先計劃和安排好的,也可以是完全沒有計劃的。可以選擇利用這段“喘息”時間為自己的事業(yè)、學業(yè)做準備,或者可以選擇做自己想做的某些事情。最最重要的是,要從長期的壓力和期望中抽離出來,利用這段“喘息”時間退一步認真反思,重新認識個人價值和個人目標,或者獲得一些必要的人生經(jīng)驗。
對于高中階段,學生們給出了以下一些建議:
假期、周末、工作日進餐時間或是在任何其他休息時間里,家庭中應允許孩子的一“喘息”。家庭生活構架已因父母壓力日增的工作而搖搖欲墜了。其中一些自己也正好趕上過第一波“快軌”童年的父母,現(xiàn)在卻經(jīng)常因為自己能分給孩子的時間太少而苦惱。
此外,要把暑假找回來。暑假不一定非得被嚴格計劃好的各種活動完全消耗掉,比如暑期學校、旅行項目、體育夏令營等等。雖然上述活動能從很多方面帶給你很多東西,但參與這些活動也會讓你因模仿、追趕那些“超級優(yōu)秀的同齡人們”而感到壓力倍增。
相比之下,依照自己適合的節(jié)奏開展活動會讓你感到更加愉快,也會對你更加有益。過去大家都會在暑假里打打短工,這不僅能讓學生們獲得跟在學校里不同的體驗,也能讓他們接觸到背景、年齡、生活閱歷不同的人,這段經(jīng)歷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心理暫停期,讓他們暫時忘卻緊張的學校生活,還能為他們的未來創(chuàng)造諸多可能。此外,學生們需要利用大量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去反思、去再塑造(在不受逼迫自己前行的壓力的情況下進行對自我的“再塑造”),去為了即將開始的學年積蓄力量。
選擇上哪所高中(或哪所大學)不單單要看這所學校是否是所謂的“名校”或者它是否有名,而是要考慮這所學校究竟適不適合自己。從長遠角度來看,一些節(jié)奏較慢或有不同學術氛圍或課外重點不同的學?赡芨m合某些學生。
利用好高三
高三這一年會面臨一些特殊的挑戰(zhàn),同時也會充滿許多特殊的機遇。美國教育部高年級委員會將高三這一年稱為一個“我們需要找回曾經(jīng)失去的機會”。一些高三學生選擇在這一年里得過且過,而另外一些學生則會覺得這一年是他們有生之年中壓力最大的一年,因為不僅難懂的課程越來越多,在課外活動中也要承擔起領導的角色,還要努力申請大學,還不得不參加各種各樣必須參加的大學入學考試。
選擇“對”的大學并被“對”的大學錄取通常會給人很大壓力。學生和他們的家人會以不同方式應對這種特殊的壓力,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都希望這熬人的大學招生過程早點結束。
雖然提前招生項目或許適合一些學生,但許多觀察者都已經(jīng)開始質(zhì)疑是不是有太多學生都過早地開始申請大學呢。他們懷疑這些學生是否花了足夠長的時間認真選擇好了最能和他們的學業(yè)興趣、職業(yè)目標以及個人理想最匹配的大學或?qū)W院。一些人甚至已經(jīng)開始用“著魔”這個詞去形容那些看到同學都紛紛開始申請大學,就也想把自己早點推銷出去的學生,這些人并沒有考慮過哪幾所大學對他們來說最合適。因為怕被落下,一些學生會認為盡早開始大學申請至關重要,完全不考慮自己當下的實際情況。
我們同意這些觀察家的想法,即提前招生項目并不總對學生們有益。此外,鑒于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在咨詢輔導和其他資源上存在著巨大差距,不是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參加提前招生項目。近些年,我校已經(jīng)取消了提前招生項目,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鼓勵我們的學生以盡可能最有效的方式度過他們的高中生涯。我們希望他們能將注意力放在利用高中階段能獲得的機會上,而不是專注于“早一點兒”申請大學。
此外,這樣一來,學生還能避免接觸大學申請熱中的那些最陰暗、給他們巨大壓力的方面。但為滿足那些選擇走這條路的學生和家長的日益增長的需求,我校已經(jīng)恢復了提前招生,我們已做出改變,鼓勵家庭不是那么富裕的學生提前申請大學。我們希望所有學生都能理性對待提前招生這個選擇,只有在自己真正需要時再開始行動。
一些高中會通過稍稍減少一些課業(yè)量來幫助在校的高三學生完成從高中到大學的過渡。此外,還會輔以社區(qū)服務、研究項目、實習等活動來幫助學生發(fā)掘自己的職業(yè)領域。
而大學可以通過對外宣布(并真的這么做)它們在高三結束時不會僅憑一名學生選修過多少門大學先修課程或拿到了多少先修學分,來判斷是否錄取這名學生來幫助它們自己,同時,也幫助他們將來要招收的高中生。例如,一些特別擅長學人文社科類學科的學生,通常會認為大學希望他們修讀微積分,但實際上修讀代數(shù)或統(tǒng)計學或另外一門語言可能更合適他們。不論將來他們選擇在哪條道路上發(fā)展,那些能夠找到途徑減壓,并擅用高三這一年的學生,往往能更好地為在進入大學后好好利用大一時光做足準備。
入大學前或在上大學期間休息一年
或許推遲一年進入大學是最佳的“喘息”方式。近四十年來,哈佛大學一直都在推薦自己的學生考慮這一選擇,事實上,哈佛大學會把這條建議白紙黑字地印到錄取通知書上。通常情況下,哈佛大學每年都會有約80到110名新生會選擇推遲一年入學。
推遲入學收到的效果甚佳。哈佛學生在學生日報《緋紅色》(2000年5月19日那期)中寫道,那些推遲一年入學的學生們覺得這段經(jīng)歷“太寶貴了,以至于他們建議所有哈佛學子都考慮推遲一年入學。”哈佛大學高達98%的總畢業(yè)率居全美高校首位,如此傲人的成績可能部分歸功于很多學生懂得花時間“喘息”吧。一名女學生在注意到自己大部分朋友都是一口氣在哈佛連續(xù)上完了八個學期后表示十分驚訝,她感慨道,“我想他們都沒時間喘口氣吧。”
剛剛提到的那名女學生在她用來“喘息”的那年里跟隨一家滑冰公司游歷了南美洲,之后還去了一趟俄羅斯。另一個被采訪的學生則表示,那年他首先在一個快速成長的電子商務公司(就在那一年間這家公司的員工人數(shù)就由10人激增到了100人)工作,之后他花了6個月時間背著背包在歐洲各地旅行。
“間隔年”中的多樣選擇
近期,哈佛一個班的學生們在“間隔年”中參與的活動涉及以下領域,包含戲曲、花樣滑冰、醫(yī)療保健、考古探測、農(nóng)場集居生活、語言學習、礦物學研究、傳教工作、音樂、非盈利組織、兒童福利項目、政治競選、重建學校、為殘障等特殊人群提供服務、體育、打鼓、講故事、搖擺舞蹈、大學課程及寫作等。當然,此處并沒有列全,只是隨機選了一些寫上了。而這些學生在“間隔年”間的足跡遍布以下國家和地區(qū):伯利茲城、巴西、中國、哥斯達黎加、丹麥、厄瓜多爾、法國、德國、瓜地馬拉、洪都拉斯、印度、愛爾蘭、以色列、意大利、蒙古、尼泊爾、菲律賓、斯堪的那維亞半島、蘇格蘭、西班牙、瑞士、臺灣、泰國、烏拉圭、美國和津巴布韋等等。
許多學生將他們的“間隔年”劃分成了幾個主題,包括工作、旅行或?qū)W習。不是所有學生都有錢去旅行或參與充滿異域風情的各項活動的。其中一些選擇在軍隊中服役或其他國家服務項目中貢獻力量。一些選擇呆在家里,工作,上上零散課程,實實習,有多出來的時間讀讀之前沒時間讀的書或開始寫一部很棒的美國小說。另一些學生選擇和父母或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共處,拉近忙碌的高三生活給彼此造成的疏離感。
對“間隔年”的各種反應
哈佛學生選擇推遲一年入學,就如同英國學生也有所謂的“間斷年”(gapyear)一樣,而其他一些國家則有年數(shù)不等的兵役制。不管學生為何暫緩學習,也無論他們在這段時間中做了些什么,有過這種體驗的學生都給予這段時間極高的評價。有些人說,這一年是他們?nèi)松霓D(zhuǎn)折點,更多的人則認為,這一年帶給他們?nèi)松膬r值是無法估量的,許多好處都將在未來不斷顯現(xiàn)。這一年的觀察和思考讓許多學生在大學生活真正開始時對自己的學術計劃、課余興趣、想通過上大學獲得何種無形價值以及未來可能做什么職業(yè)等問題都有了全新的認識。他們堅定地認為,若再讓他們選擇一次,他們還是會選擇推遲一年入學。
然而,學習過程中暫緩一年可能讓許多學生和父母感到擔心。學生通常都想跟隨朋友的腳步,走更安全和更熟悉的道路。父母則擔心自己的兒女會因為這個決定而脫離軌道,也許就再也不會回校園學習了。學生和父母都擔心“喘息”可能導致學生落后,或徹底喪失學習技能。不過這些擔憂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不太可能發(fā)生。高中輔導員、大學行政人員和其他協(xié)助學生推遲入學的人都保證,這樣做帶來的好處將多過風險。
時不時也會有學生會因在“間隔年”中取得了某些不尋常的成就而被哈佛大學或其他大學錄取,但任何人都不應為了被某所大學錄取而推遲入學,這一年的時光不太會把學生變成不太合格的新生,也不太會導致他們對開始大學生活準備不足。
尋求平衡
雖然本文的焦點在于如何為當今優(yōu)秀的一代舒緩壓力,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大多數(shù)學生還是能夠很好地應對壓力的,甚至能在高壓的環(huán)境下快速成長。這個非凡的時代提供的機會,是上一代(以及當今許多其他國家學生)所無法想象的。例如大學通過相關招生項目主動招收經(jīng)濟狀況各異的優(yōu)秀人才。財政援助讓一大批之前由于錢的問題而無法進入高等學府的優(yōu)秀學子圓了大學夢。美國頂尖大學和學院的畢業(yè)率仍保持在極高水平,學生們也對他們的大學生活感到滿意。
當今世界范圍內(nèi)還只有少數(shù)幸運的人才能獲得受高等教育的機會,記住這一事實很重要。那些足夠幸運能享受這項特權的人有責任利用他們的才能為子孫們創(chuàng)造更多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哈佛年輕的校友們已經(jīng)成功面對了自從他們上大學以來就恐于面對的挑戰(zhàn)。但他們也在不斷提醒著我們,這個新世界的經(jīng)濟體制和格局下激烈的競爭對每個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不會(我們也不會)告訴當今的學生去“偷懶”或少做一些。相反,最近幾批畢業(yè)生勸告那些如今還在讀高中和大學的學弟學妹們在學業(yè)和情緒兩方面都要做足準備。
值得注意的是,非凡成就絕非基于對他人成就的模仿,而是基于:
1.配合自己獨有的節(jié)奏。
2.偶然地,或許在自己都沒意識到時以新穎、獨到的方式做了某件抓住時代精神的事相混合,而這類混合能產(chǎn)生不可估量的力量。
成功人士的父母通常會想讓自己的孩子通過自己的真才實學為公眾產(chǎn)出急需的產(chǎn)品或觀念,或碰巧抓住了時代的熱潮,或(最好)兩樣都占。
這些成功人士的成就成為其他人不斷追求的理想目標,但其他人顯然是無法復制那些人的成功的,因為他們的成功本身就是無法復制的。所以這個問題常會誤導那些想要將自家孩子塑造成他們想要他/她取得的那種成功的父母。而這些父母的孩子,因為小,還沒有自己作主的能力,加上因為小尚可塑造,通常都會聽從父母的安排,走父母認定的路目。但矛盾的地方就在于成功的唯一途徑是做更真實的做自己,跟從自己的內(nèi)心,在自己決定追尋的領域里獲得成功。
壓力可能會對許多孩子的成長產(chǎn)生負面影響,可能會延遲孩子找尋自我、以自己的方式實現(xiàn)成功的步伐。我們都有權利去欽佩馬友友在音樂領域里取得的成就,但同時也應在我們自己的領域里以更適合我們的方式取得一些沒那么偉大的成就:比如說,發(fā)現(xiàn)原始人類的骨頭從而改變?nèi)藗儗派飳W的想法,或作出流暢的爵士樂旋律,或追蹤羅馬氏族的興衰,等等。如果能將成功重新定義成實現(xiàn)學生自己的目標的話,父母和學生都能受益,這里說的目標甚至包括那些還沒發(fā)現(xiàn)的目標。
累垮是努力迎合他人目標的必然結果。而“喘息”能夠幫助一個人發(fā)現(xiàn)自己激情的真正所在。
與之前幾代人相比,在當今時代里成長意味著完全不同的東西,這點毋庸置疑。一些學生和他們的家人都在這種瘋狂的節(jié)奏中備受煎熬,另一些學生和他們的家人們則都在努力應對著,但并沒有那么享受生活。即便是那些在當今競爭格外激烈的環(huán)境下還做得超棒的“快樂武士們”,在他們努力迎合那些越來越不切實際的期待時也面臨著進化成“非人類”的危險。
可喜的是,學生們自己就提供出了如何最佳應對挑戰(zhàn)的建議。很大程度上因為這些孩子在年紀還小時就已經(jīng)面對過各種各樣的問題,已經(jīng)變得身經(jīng)百戰(zhàn)了,這代人已經(jīng)顯得比他們的上一代要成熟、懂事、并能以最佳的姿態(tài)更有準備的迎接二十一世紀的種種要求和挑戰(zhàn)了。
他們小小年紀就已經(jīng)學會了該如何面對成功和失敗,該如何應對大人和同齡人們對他們提出的這樣或那樣的可怕的要求。話說回來,許多學生能從這種壓力巨大的生活中停下來而獲益。我們希望有更多努力成為一代楷模的學生在累垮前能“喘息”一段時間。
本文來自企鵝號等自媒體,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小編。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