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從女大學生徐玉玉被騙身亡到清華大學教授被騙1760萬巨款,“電信詐騙”再次迅速竄上各大新聞頭條,成為人們議論的熱點。在譴責詐騙分子的網(wǎng)絡輿論下,人們不禁發(fā)出感嘆,為何像大學生、大學教授這些高知人群也難逃騙局?
精準獲取用戶信息,私人定“騙”高頻轟炸
據(jù)統(tǒng)計,2015年我國接到詐騙信息的人數(shù)高達4.38億,相當于每3個人中就有1人接到過詐騙信息騷擾。電話詐騙、短信詐騙以及各類網(wǎng)絡詐騙,高頻轟炸的概率下,被騙的人數(shù)也是逐年呈現(xiàn)上漲的趨勢。除了使用地毯式轟炸外,隨著技術手段的提高,詐騙分子也開始“精準獲客”。前一天,徐玉玉剛接到教育局關于助學金的電話,第二天就被騙子盯上。清華大學教授剛剛把錢存進銀行,就被騙子包圍。可以說,一股無名的黑手勢力成了詐騙分子的前哨。他們精準的獲取被騙者姓名、電話、住址、甚至最近購買行為及資金流向,然后以公檢法、教育局、航空公司、電商客服、快遞公司等各種身份進行偽裝,根據(jù)受騙用戶的個人情況針對性的制定詐騙套路。
高科技詐騙,“盜”你防不勝防
接到陌生異常的電話,大多數(shù)人往往都會首先戒備。當一個自稱公安局的電話打進來說你犯事的時候,你一定說又是個騙子,可是當對方主動要求你核實電話,并且的確是公安局電話時,當對方發(fā)給你的公安局案件查詢系統(tǒng)中就有你的照片,個人所有信息以及犯罪記錄時,相信很多人都會頓時傻眼。無論是類似上述的電話號碼生成器,還是類似案件查詢系統(tǒng)APP,都是當今科技詐騙的新型手段。
![]() |
網(wǎng)絡詐騙分類,提高警惕好防騙
一、有病毒的短信鏈接:“交通違法記錄”、“丈夫/妻子的出軌記錄”、“同學聚會的照片”,此類短信鏈接一旦被點開,很多重要信息都會被盜取,甚至機主還會“被”成為病毒短信的傳播者,騙取更多用戶上當。
二、掃不起的二維碼:當今,在很多企業(yè)通過二維碼發(fā)布“商場打折優(yōu)惠”、“搶紅包”、“下載APP積分換好禮”等活動信息時。而騙子也是抓住這一詐騙手段,通過二維碼,將病毒鏈接植入后臺或?qū)ⅰ坝卸尽钡亩S碼直接貼在商家海報上,誘騙用戶掃碼,盜取信息及資金。
三、不安全的免費WI-FI:在這個離不開網(wǎng)絡的時代,免費WI-FI即方便又危險。未知的網(wǎng)絡免費WI-FI一定要謹慎登錄,尤其是當你進行網(wǎng)購或移動支付的時候,騙子很有可能就在幕后攔截你的賬號、密碼信息,一旦被獲取,資金被盜的風險極高。
![]() |
不過,不管哪種騙術,只要用戶多加小心,主動加強防騙的意識就能降低被騙的幾率。針對常見騙術,騰訊風控專家給出小貼士:
1、 做好防騙第一步,保護個人隱私
1) 請勿使用真名注冊QQ、微信,不要輕易填寫個人信息。
2) 不泄露銀行卡號、身份證號,減少在APP上的綁定。
3) 網(wǎng)購地址到樓、單元就好,盡量不要準確到具體房間號。
4) 賬號密碼不要設置的過于簡單(如123456或者自己生日、電話)。
2、 天下沒有免費午餐,不要因小失大
1) 來源未知的免費WI-FI謹慎加入,遇到移動支付時,盡量使用自己的4G流量。
2) 謹慎掃描各種“打折”、“贈禮“的二維碼。
3) 網(wǎng)絡兼職刷單賺錢,往往是騙術。
4) 在知名電商購物,不要貪圖便宜去小網(wǎng)站,更要小心“一元購”。
3、 遇事不要慌,理性分析辨真?zhèn)?/strong>
1) 可疑短信鏈接不要點,當心好奇害死貓。
2) 遇到銀行賬戶異常、航空機票退款等情況,先與官方聯(lián)系。
3) 遇到恐嚇、威脅、異常的電話、短信,切記要冷靜,先核實真?zhèn)巍?/p>
當然,除了不斷提高自我防范意識外,解決詐騙問題的根本還需社會共同努力。個人信息安全保障的法制建設、電信網(wǎng)絡詐騙相關部門的責任落實及防騙教育體系的及時跟進,只有真正做到全民防騙,才有可能天下無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