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夢想:把鄉(xiāng)村土貨賣到全國各地
“現在,讓我們最愁的是不好組織貨源,要是收來的雞蛋少了,訂單供應就跟不上。你看,這幾天收來雞蛋少了,好幾天前下單的客戶今天才發(fā)貨。”范書涵對記者說,客戶一下單,龐亮就會去搜尋新鮮食材,再通過快遞公司發(fā)貨。
盡管鄉(xiāng)村公路四通八達,但受交通和送貨數量的限制,物流仍是鄉(xiāng)村電商發(fā)展的瓶頸。由于雙鳳鎮(zhèn)上還沒有快遞公司覆蓋,龐亮每天發(fā)出的訂單不得不打包好后再通過客運班車帶到西充縣城內,然后再轉送至全國各地。“班車的時間是固定的,有時候根本就不能滿足顧客的需要,比如快遞一般會在下午5點前離開西充發(fā)往南充,而載有貨物的班車若是在5點以后才到達西充縣城,打包好的訂單就不得不推遲到第二天發(fā)往各地。”龐亮說。
“年底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做香腸和臘肉,到時候也可以放到網上賣,也可以自己做一些來賣。比如西鳳臍橙、二荊條等都可以通過網絡包裝起來做出品牌遠銷全國各地……”龐亮認為,當地的土貨通過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這個平臺不但可以給當地的農民帶來可觀的收入,自己開的網店效益肯定會越來越好。
“農村電子商務是一個新興的營銷模式,在產業(yè)信息化飛速發(fā)展的大背景下,發(fā)展農村電商大有可為。”西充縣商務局負責人認為,電子商務不僅改變著農產品流通渠道,同時也使農民的角色和社會身份有了變化?爝f公司發(fā)貨。
盡管鄉(xiāng)村公路四通八達,但受交通和送貨數量的限制,物流仍是鄉(xiāng)村電商發(fā)展的瓶頸。由于雙鳳鎮(zhèn)上還沒有快遞公司覆蓋,龐亮每天發(fā)出的訂單不得不打包好后再通過客運班車帶到西充縣城內,然后再轉送至全國各地。“班車的時間是固定的,有時候根本就不能滿足顧客的需要,比如快遞一般會在下午5點前離開西充發(fā)往南充,而載有貨物的班車若是在5點以后才到達西充縣城,打包好的訂單就不得不推遲到第二天發(fā)往各地。”龐亮說。
“年底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做香腸和臘肉,到時候也可以放到網上賣,也可以自己做一些來賣。比如西鳳臍橙、二荊條等都可以通過網絡包裝起來做出品牌遠銷全國各地……”龐亮認為,當地的土貨通過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這個平臺不但可以給當地的農民帶來可觀的收入,自己開的網店效益肯定會越來越好。
“農村電子商務是一個新興的營銷模式,在產業(yè)信息化飛速發(fā)展的大背景下,發(fā)展農村電商大有可為。”西充縣商務局負責人認為,電子商務不僅改變著農產品流通渠道,同時也使農民的角色和社會身份有了變化。李嘉誠每一次看似豪賭的舉動背后,其實都是在看清大勢后趨利避險的選擇。由于90%以上的時間都用來想未來的事情,超人李的思量通常都會比其他的人來得早一些,看得遠一點
繼此前多個變賣中國房產撤資的動作后,李嘉誠家族終于動手拋售A股了。11月5日李嘉誠家族控股的A股唯一上市平臺長園集團又遭其減持4300萬股。
這不是長和投資的首次減持。今年以來李嘉誠拋售長園集團的股份已經達到15%,其持股比例由之前的35.76%驟降至目前的20.76%,累計套現約9.17億元。
據長園集團內部人士透露,大股東減持和李嘉誠撤離內地有關。
李嘉誠大舉拋售華語區(qū)資產
拋售A股的同時,李嘉誠家族還多次出售其在新加坡、香港本土以及內地的資產。
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李嘉誠在歐洲投資超過200億元,僅今年6月份針對愛爾蘭電訊的一項收購就耗資7.8億歐元(折合人民幣63億元)。
被視作商業(yè)超人的李嘉誠大舉拋售華語區(qū)資產,西進歐洲,折射出何種信息讓市場議論紛紛。
萬科主席王石(微博)就在其微博中表示,“精明的李嘉誠先生在賣上海等地物業(yè),這是一個信號,小心了!”
對于外界種種輿論猜測,9月間李嘉誠曾在香港公開表示,“我愛香港、愛國家,長實和黃絕對不會遷冊。”同時又說,“但生意規(guī)模大小會隨香港及世界的政治和經濟情況而作出決定,當然股東的利益,我也要負起絕對的責任……今天又再在英國進行其他投資,將來也可能會出售部分外國項目。”言下之意,撤資不是不愛國,也不是說中國經濟不好,只是發(fā)現新的機會,基于股東利益和商業(yè)角度而“移情海外”。
對此,有投資者點評道:“別聽資本在說什么,且看他在做什么。”
90%的時間想未來
其實,超人李究竟在想些什么,或許可以從其以往的商業(yè)邏輯里找到些軌跡。
僅從結果看,李像一個永遠敢于火中取栗的交易突擊手,沒有什么能阻礙他永遠擴張的雄心。
但在骨子里,李嘉誠其實是個極度厭惡風險的人。一個細節(jié)是:在長江中心70層的會議室里,擺放著一尊別人贈予李嘉誠的木制人像。這個中國舊時打扮的賬房先生,手里本握有一桿玉制的秤,但因為擔心被打碎,李干脆將玉秤收起,只留下人像。
有人問,為何在太多企業(yè)家輕易斷送一家企業(yè)的同時,李嘉誠幾乎碰不到“天花板”?
李輕描淡寫地回答:“其實是很簡單的,我每天90%以上的時間不是用來想今天的事情,而是想明年、五年、十年后的事情。”
每天早晨,李都能在辦公桌上收到一份當日的全球新聞列表,根據題目,他選擇自己希望完整閱讀的文章,由專員翻譯。通常,這些關于全球經濟、行業(yè)變遷的報道,是啟發(fā)李嘉誠思考的入口。
“他是一個很有危機感的人,讓他平衡危機感和內心平和的方式就是,提前在心里頭創(chuàng)造出公司的逆境”,知悉李的人士表示:“他看到各種報道,然后設想自己公司的狀況,找到那些松弛的部分,便會開會去改變。等他做好準備,逆境來的時候反而變成了機會。”
這就是李所謂的“90%以上的時間想未來的事情”。
也因為這樣,他的思量都會比其他的人來得早一些,看得遠一點。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